时间:2017/8/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丰镇故乡的记忆

故乡的记忆总是从自己从小生活过的身边最熟悉的地方开始,我的记忆是由几个点连缀起来的,一个是北毛店街九大股大门院,我出生14天到小学三年级就一直住的姥姥家,一个是东巨墙街我直到上大学时曾经生活的娘家。(虽然后来娘家搬到供电局家属院,但留在我记忆和梦里的永远是这个地方)一个是顺城街顺小和幼儿园红小兵宣传队。一个是丰镇二中。

我小学念了五年倒了三个学校。因为从小生活在九大股大门院儿姥姥家,小学就在八大股的毛小就读,(曾叫红旗小学)一所由三个跨院组成的大四合院,年就已经存在的小学。我的小学教室在西院西厢房,冬暖夏凉。记忆中的小学班主任是个子高高的,干练的李俊莲老师,还有温静的书生模样实足的音乐老师李朋。还有漂亮的刘秀珍老师和马秀英老师。记忆深刻的还有校工老刘大爷,老刘大爷挺牛,脸颊上有颗长着毛的黑痣,成天黑着脸,脖子上挂个白口罩,有哮喘病。他负责看校门,敲鈡,不到上学点儿决不提前开门,一夫看门,万夫莫开,同学们都怕他三分。他的传达室学生们是难以进入的,有一年听说光棍多年的老刘大爷娶了老伴儿,同学们好奇心重,想扒在传达室玻璃上看个究竟,被牛大爷轰得远远的。老刘大爷每天准时用小铁锤敲着用半截铁轨充当的钟声,那铁轨的声响特别是在下午夕阳的伴随下是最美妙的音乐,因为我们放学了,可以在不大的,也没有绿萌的操场上玩跳方方,跳皮筋儿的游戏,或者听李朋老师弹风琴,或者约一帮同学把几个大股通走一遍,甚至西半径扩大到大西滩小栅子,东延伸到大西街粮站周边,北山脚下。我们挨家挨户去同学家窜门,因为那年月作业基本在课堂写完,放学嗨玩。虽然小学在毛小上了不到三年,但小学同学名字至今印象深刻,比如苗淑平、刘秀云、康素清、王庆兰、范小丽、武浩敏、郭根梅、赵素利、李美丽、郭建云、郭玉梅、贾喜兰,王丽珍,还有乳名为三三,改桃、娃娃的女同学,以及高建忠、孙红、胡国顺、朱利平丶马忠信、李三三、贾原、王俊、董大力、麻三三(麻剑)等男同学,记得曾经的同桌是高建忠同学。还有同年级班几个要好的女同学闫利平,赵改生、王利清。我们小学的班级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记的和同学们一起在秋收后的田野里劳动挖茬子(高梁或小麦等作物的根枝)用作冬天教室生炉子用。记得在拖拉机厂的舞台演出《红灯记》选场"痛说革命家史",朱利平同学演李玉和,武浩敏演李铁梅,我演李奶奶,我们还表演了《红色娘子军》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服装是我从妈妈厂子里借的。记得因转学顺小时同学和老师们的不舍,因为我是大班长,是毛小红小兵的大队长,小学时也算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和同学的情义。我的妈妈和姨姨舅舅们以及表弟、表妹也曾是毛小优秀的学生,大舅妈曾是毛小的老师,毛店巷因姥姥家和毛店小学成了我记忆中故乡的符号!

我妈家从我记事起在东巨墙街一个大院儿住。我们院儿就在一人巷旁,房后面是花园巷。一人巷虽然狭窄,但名气挺在,因为是一条交通要道。附近有个云母厂,云母厂是女工集中的单位,云母厂的女工们漂亮爱打扮是出了名的。我们常常在下班时间坐在院门前的石门墩上一边等妈妈下班归来,一边看云母厂漂亮的阿姨们说说笑笑走过一人巷,她们身上散发着雪花膏的香味儿。我在妈妈家更多的玩伴不是邻居家的孩子们,却是妈妈厂子里的家属子女们。妈妈的单位食品厂(前身是蛋厂)在当时国有企业中是城市的大单位,单位离我家很近,放假后经常去妈妈单位玩儿,她们厂子家属院儿就在附近,家属院前有一个日本人占领丰镇时建的几十米高的大烟囱,我们有十几个小伙伴经常在烟囱下聚集,玩各种各样游戏。特别是女孩子们流行勾台布,用玻璃丝编花儿,绣台布,到云母厂拣云母,剥云母,经常在一起交流技艺。偶尔也爬爬烟囱,练练胆量。我和侯凤英最要好,她父亲和我母亲都是车间主任,凤英性格好,手巧,是家属院儿女孩子们的领军人物。妈妈的厂子有个解放军的药厂,解放军经常放露天电影,我们经常一起晩上看露天电影,有几个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兵哥哥,兵姐姐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妈妈的厂子是我们的玩场,院子很大,有许多大车间,还有驻军,妈妈是生产糖果车间的主任,有时我打着找妈妈取家门钥匙的幌子进车间,那些阿姨们总是往我兜里塞几块糖果,留下的当然是甜蜜的记忆!厂子里有妈妈最要好的润金姨、林林姨、白月英姨、毛眼儿姨、金凤姨、付素梅姨、徐莲姨、改弟姨等。妈妈曾经是县里和盟里的劳模,妈妈的厂子也就是我故乡温暖的记忆!

另外一处记忆就是顺城街。因小学三年级转学顺城街小学,顺小只待了半年时间,从毛小转学还带了两个同学一道转学,刘秀云和赵素利。顺小时间不长但班主任付秀莲老师印象深刻,她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师。还有顺小有一个叫贾林的女音乐老师,天津人,极优雅高贵,衣着讲究,身上还有香水的味道。她住在教室隔壁,艺术造诣很高,她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当时学生心目中的女神。顺小历史和毛小一样悠久,顺资力量雄厚,音体美特长教育尤为突出。妈妈在顺小当过工宣队代表,三舅曾在顺小教过美术。可惜我在顺小的时间很短暂,我被挑选到顺小隔壁的幼儿园丰镇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队的生活紧张丰富,每天天不亮就到校练早功,下午下课后排练,晚上经常演出,我彻底换了一种学习节奏,换了一种玩儿法,但从此认识了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同学和老师,培养了陪伴一生的艺术情趣。段旺老师,赵德科老师,刘建生老师,安海生老师,耿秀芬老师,贾晓葵老师,杨名声老师,赵宝老师、王志成老师,翟洪亮老师,李东辉老师,陈明老师等,一大批极具才华和特长的老师让我们这个特殊的学校成为音、体、美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那个时代城市辉煌的记忆!同学的队伍从小学延伸到中学固定七年之久,他们成了我至今最亲密的朋友,是我故乡的底亲!

我的中学是延续了宣传队的建制,城市记忆最深的符号中有了二中,学校对面东河湾、薛刚山、大王庙。除了原来红小兵宣传队老师之外,二中又有了都基生、付国民、王举高,李秀珍,聂秀清、吕雪珍、张国珍、陈宜君、侯淑珍、姜家毓、陈丽珠、许培英、毛佩玲、段连生、张洪亮、赵勇老师等。这些老师们当年风华正茂,把他们的爱心和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让我们的二中成为一所名校。东河湾,大王庙、薛刚山成为我们课余时间游玩的最好去处,涉水或从大桥上而过,上薛刚山赏杏花,寻觅薛刚的马蹄印。到大王庙前湿地地上捞小鱼,照相。到新城湾供销合作社买花手帕,山楂面儿。雨季在东河湾看发山洪,冬天上划冰课,到河对岸朔州窑白天学农劳动,扛麻子杆儿,晚上演出,吃村民做的油炸糕,从大桥上走过多少个来回,旧大桥架起故乡的记忆!

二中离我家很远,每天上学我和几个住在附近的同学相约一起走,穿过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丈量着故乡最核心的街区、商铺,一路闻着丰镇月饼和麻花的味道,每天往返足有10公里之多,城市的风貌,风俗人情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那年月几个常在街头挡道的疯子,大神经,愣二娃,疯板娃儿等都成了记忆中的人物。

现在的故乡这些记忆中的符号已经渐行渐远,大西街拆了,六大股,七大股也拆了。毛小早成了居民大杂院儿,唯一留下的是大门口一块大黑板,据说也已经列入拆迁计划。姥姥家的大门院已经破败不堪,姥姥的房子已经几易其主,改建的面目全非。一人巷和旧院早拆了,妈妈的厂子早搬迁了,不过家属院儿还在,大烟囱还在。顺城街拆了,二中牌子已经没有了,但东河湾还在,薛刚山,大王庙还在,旧大桥还在,北山还在。许多儿时的伙伴儿,同学可能相见不相识,许多熟悉的老师们已经离开丰镇,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但是有记忆在,故乡就在,无论它的模样如何改变,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和现实中的故乡重叠在一起,我为她旧颜消失感伤的同时,也非常欣慰她的日新月异!

      作者:王芳,丰镇人,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早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dl/3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