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趣 童趣是孩儿时代的玩乐天性,但也因国度、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表现方式不同,往往也随着时代的进化而变化着。形成一地一俗的民间乡土文化。笔者想述说的是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童趣。其实,我们那个年代的童趣也很多,我这里只想说说我“脱泥人儿”的童趣。 说道脱泥人儿,那是丰镇城男孩儿五六十年代夏季经常玩儿的游戏。现时的孩儿们都以为泥人是匠人或艺术家的泥塑作品。孩子们并不知晓我们那代人当时玩耍泥人的方法和时代背景。那时,我玩泥人的兴趣简直相当于现时孩子们玩手机和打电脑游戏时的痴迷。脱泥人具体过程简单说,就是用前人留存的瓦模子和入有粘性的泥(我们叫作胶泥),压实后反扣出来成型,待晒干后即可品赏玩耍。 脱泥人儿对小孩来讲,其实也并不简单。首先、必须找到好胶泥,(没有砂石、土质要细)挖好的胶泥必须反复摔打才更精道。丰镇的土质也怪,一大片野地里,有的地方有胶泥,挖过一窝后离远点才能再找到,而且是要把上面的沙土层去掉后才能找到好胶泥。铁道西的大西滩挖出的胶泥是深灰色的,我们叫黑胶泥。薛刚山往东挖出的胶泥呈浅桔黄色,我们叫红胶泥。我家住在毛店巷,一般情况因路途近,只能玩黑胶泥,只有在放暑假时,才可能去挖几次红胶泥,因为红胶泥脱出的泥人儿色彩鲜艳,有光泽,看像好。 张文君作图 后来我还把和小伙伴交换回的稀罕品样反扣出泥模子,母亲帮我放在刚烧过饭的热炕洞嗓窝里,用热灰埋好,待到苐二天就变成了瓦模子。卖瓦模子的价码当然比卖泥人儿高多啦,我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我的泥人儿在孩童群里形成了你无我有的格局。造型丰富多样,自己烧制模子。于是,孩儿们便用杏核和我交换泥人。(杏核攒多了能卖钱,杏核在我们孩堤时玩耍、相当于现在赌搏场所的筹码)我心渐长后,卖泥人竟敢不要杏核只要钱。当时一分钱值二十颗杏核,我用卖泥人挣来的钱买一些小人书和小画页,然后照葫芦画瓢学绘画。(当时,一张32开宣传画二分钱)爹妈高兴我的作为就任我去自由玩耍了。 我玩泥人儿的兴趣中也有过“狡狡滑”的小计量。我把晒干的泥人用水彩上色后卖出去的价码看好,若在泥人儿上再涂上蛋清、价码更看好。 为了在泥人儿上涂蛋清,我常常骗母亲,不小心打破了母亲留存的鸡蛋。母亲只好把蛋黄又给我蒸煎吃掉。幼小的心里偷偷乐笑,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呀。后来,我还用和大爷要了一个他过去当饼儿匠使用的月饼模子(丰镇人叫提江模子),拿胶泥脱出泥月饼和小朋友玩儿。价码是一个二分钱,相当于一个瓦模子价格。 张文君作图 由于独一无二,往往是我自定价格。一开始母亲知道后不让我玩儿,因为月饼模子有月宫、嫦娥的图案,母亲认为是“四旧”。我尝试脱一个泥月饼要比卖一个泥人模子既省力、又能多卖一二分钱,或者能换好几个泥人儿。所以就偷偷玩弄。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说我是小孩儿,母亲才不再管教。我也就此公开放肆玩耍起来。 我卖泥人儿的主要区域是城东的土塘。因为那儿的小孩儿玩得泥人儿都是红胶泥。我可以用一个黑胶泥泥人儿换一个红胶泥泥人儿,我再把红胶泥泥人儿卖给毛店巷的小朋友。土塘的孩子在城区比较野性,我每当去土塘时,都必然相邀几个敢打架的男孩。卖完之后或者每人给他们一个泥人儿,或者给他们二三十粒杏核。 我上初中后就很快淡泊了玩泥人儿的童趣。尤其是成年后多次想起童年的往事,感觉唯有玩泥人的时光最快乐。 我的童趣记载了那个年代丰镇市民的少儿精神生话,或许也多少折射出一些那代人的物质穷困处境。若与当今幼儿们与高科技产品为伍的生话相比,只能算作历史的记忆吧。 作者:张文君,毕业于丰镇一中,曾经在丰镇二轻局、呼市运输公司等单位工作,现已退休,曾经在初高中期间学习美术,闲暇时期喜欢舞文弄墨。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中医院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