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是丰镇人过年、过节、圆锁、过生日、红白宴席、请客吃饭、迎接亲朋、耄耋庆寿,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经过岁月流逝,日月轮回,现在贯以舌尖美食头衔。尤其是丰镇人吃糕,做糕经过多辈人传承,也在逐渐发展成熟。糕是丰镇人必不可缺少的餐桌美食。 说糕,先从黍子讲起。丰镇周边五镇以及山西雁北十三县,都喜欢种植黍子。它是一年生草木植物,其"子"叫黍,碾成米叫黄米,磨成面叫黄米面。它蒸出的糕是金黄色,炸出的糕金黄透亮,脆甜,酥香,黏口,是我们地区大部分人都在享受的美食。而在山西阳高、天镇、浑源、广灵一带,除去吃黄米糕,还习惯吃高梁糕。他们种植一种特殊的高梁,磨成面是暗红色,蒸出糕也是紫红色。黏性大,香甜可口,是这一地区农村常年的美食。而在察素齐,毕克齐大青山麓畔的坡地种植绿黍。产量不大,是本地农民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它米粒呈浅绿色,磨成面是豆青色的,蒸出糕呈浅绿色。据本地人描述,绿糕应该是糕中之王。它不但黏度大,吃在口中香甜,还有一种像端午节苇叶的清香。 我年在毕克齐大青山山麓一个小村里住了半年,铁路局在村旁修一备战调度所,有幸认识了几位朋友,恰逢年后正月十五,饱尝了几顿绿糕,也享了口福。在南方与东北都种植籼稻,米粒细而长,咱们统称江米。蒸制成的糕是白色的,因为黏性大,洁白如玉,通常丰镇人很少吃。只有饭店宴席尝到的八宝饭,也就是用江米蒸制成的。现在生活水准提高,过年过节也炸些江米糕来祭牙。 黄、绿、红、白,四种颜色的糕,其实蒸制手法都雷同。我喜欢吃糕,我们全家也都是糕的爱友。在漫长岁月里,已经耳濡目染,耳闻目睹了制作糕的详细流程。每逢吃糕,我都是老伴的灶台帮手,经过千锤百炼,谈不上轻车熟路,也是制作高手。我把详细制作程序分享给大家。 农村大笼,大锅,城里小笼小灶。首先要用盆把糕面拌成傀垒状。根据糕的软硬属性,来决定傀垒的干湿。如果糕较硬,拌面时多加些水,而糕本来就软,拌面时水可少一些,傀垒状干一些。这个过程,我们丰镇人通常称为:粉面。待到锅里水沸腾后,把已经垫底的傀垒状糕面放到锅上去蒸。如果面变成金黄色,看上已熟,丰镇人不叫熟,通常叫(合)。糕合后,在熟糕上面薄薄地撒下第二层,盖上锅盖继续蒸。发现糕面又变成金黄色时,要用筷子在熟糕上面捅十几个气孔。下面的蒸汽很容易蒸到上边的糕面。这样边撒,边合,边捅,直到全部糕面撒完为止。待到最上层的糕面也合了,用筷子沿着笼屉边缘,轻轻划一圈,叫糕与笼屉分离。随后准备案板,凉水。在案板上抹一层胡油,防止素糕与案板粘连。凉水是用于冷却手的,预防手被高温糕烫伤。这种工作原先大部分是手茧较厚的男人们去干,女人手嫩,肉皮薄,要躲得远些,去准备豆馅,油锅。现在聪明的女人用塑料纱布来挡热,垫在糕上面也可搋(chuāi)糕。素糕要经过反复搋(chuāi),直至劲到、色泽光亮、金黄灿灿为止。在素糕上面用胡麻油轻轻涂抹一层,防止素糕干皮。讲到这里,我蓦然想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俗话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我们家过年就没吃饺子。我妈用积攒的三斤黄米面,蒸了素糕。每人每月供应二两胡油,那舍得去炸糕,把素糕冷却后,切成薄片,锅里倒很少油,像烙饼子一样,把素糕烙到糕起小泡,成浅红色。在上面撒些盐。我妈美名其曰:渣渣糕。当年丰镇城里许多居民都这样吃。我们兄妹三人吃得特别香甜。用哑语来比喻,已到脖颈。晚饭我妈用剩余的素糕,放在棵子菜里烩,再加上些土豆条,少放些粉条,又美美享受一顿。我妈讲:糕(高),就是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步步高升,咱们家先挑个好兆头。这个年虽然无肉、无水饺,但遗留下深深回念,打上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多年后,还记忆犹新。 素糕的吃法也很多。把枣熬成泥,加入红糖,玫瑰,青绿红丝,调成枣泥馅。把搋(chuāi)好的素糕,放在案板上擀成薄饼,上涂一层枣泥,再把擀成的薄糕覆盖在上面,这样三层,中间夹两层枣泥,就完成了枣糕的制作。待稍微晾几分钟后,刀上涂些胡油,切成方块,盛盘上桌。沾豆面糕也特别好吃。是舌尖美食,别有风味。把黄豆磨成面,内加白糖,如果有八月十五的提江饼馅更好,三种拌在一起。把素糕擀成薄饼,撒一层黄豆面,对角倒叠。这样边撒,边叠,多层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沾豆面糕。天津人很会起名,用江米糕,内包豆馅,炸成圆形,称为:耳朵眼。江米糕做成沾豆面糕叫:驴打滚。是天津的名小吃,甚至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山西雁北十三县,尤其是阳高,天镇一带,农村人特别喜欢吃素糕。每隔三天不吃糕,就心痒难耐,每天吃都没腻的时候。无论是黄米糕还是高梁糕都吃素糕。他们把鸡蛋炒一盘,用素糕蘸上吃,叫鸡蛋碰糕。把羊杂碎熬湯,用素糕蘸上吃,叫羊肝泡素糕。这道饭是本地区用来招待贵宾的最好佳肴。也有把豆腐、白菜、土豆、粉条、红烧肉烩在一起蘸素糕吃的,总得来说,吃素糕是这一地区农村乡民多年习俗。是这地区的村风,已延绵多年。 丰镇人吃糕以油炸糕为主。把素糕捏成圆小饼式,炸上叫斯片糕。带馅的糕种类繁多,小红豆熬烂,捣成泥,加红白糖,玫瑰,就是常吃的豆馅糕。也有把韭菜、土豆、粉条、豆腐切馅的素馅糕,同时也有把鸡蛋炒熟做馅的鸡蛋糕,喜欢吃甜食者,把糖加些月饼细屑,拌在一起的糖糕,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家家都要买些麻糖,包在糕里,称为麻糖糕。既吃糕,又可封嘴,便于灶神爷上天报吉祥。为了区别带馅炸糕,要捏成不同样式,其中有:元宝式、椭圆式、三角式。我年轻时在丰镇也办过婚宴。在婚宴上我很愿意去灶旁炸糕。炸糕也是种技术活儿,油温不能过高,但又不能过低,要根据糕的情况来确定油温高低。才可炸出金黄色,脆酥香甜的糕。当然,第一个吃脆糕的也是我了。炸糕时要懂得忌口,油温高如溢油,不能高声喊叫。炸毕糕后,不能说:完,要说:齐了。要给婚宴带来吉祥、如意、祥和之风。 从吃糕到做糕,多年来跟糕结下不解之缘。冬至日,我炸好糕,边吃边写、边回忆,又重温一次做糕的切深体会。敬爱的读者,我要搁笔啦,刚炸出的脆皮油炸糕向我招手了。 作者:刘智远,丰镇人,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退休,喜愛文学,住呼和浩特市。 长按识别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