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字

王若飞王俊棋单珍瑶

??编辑

LK

以“知竹·乐居——为美丽乡村而设计”为主题的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虽然已经闭营,但是13个高校团队的“竹建”梦想还在一点一点地变成现实。从安吉县灵峰旅游度假区、两山创客小镇、孝丰镇潴口溪村再到大竹村,由13个高校团队绘制的“竹建”地图正在开启,设计的介入也在悄然间为安吉带来着改变,跟随“竹建”地图,探寻“下一站”的秘密......

?桂国华

随着礼炮声响起,最后一根竹子准确落在的整个构筑的最高点,我知道,我们此次的竹搭建即将步入尾声。回首半个月来的时光,那些坎坷和欢笑历历在目,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一言难尽。

▲开营仪式?桂国华

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中央美院代表队由周宇舫、侯晓蕾老师带队,校外建筑师严鑫指导,全院共有11名同学参与。从6月份开始方案设计和研究,代表队于8月中旬赴安吉实地搭建,历时15天。期间,老师和同学顶着烈日,不畏酷暑,坚持参与搭建,着实让人感动。

▲搭建中的麓篱?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方案

她叫“麓篱”。

名字的来源很简单,“麓”就是山麓,像山一样的体态;“篱”便是竹木形成的围合物;这两个字都是对她最直观印象的概括。只不过,她的名字读来跟“陆离”相同。“光怪陆离”也是形容她美丽影子的最佳词汇。我们最初的概念也是来源于此。

▲光怪陆离?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结构形式推演

方案的灵感源于安吉的山与水。山带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竖向上的起伏变化;而水代表的则是水平方向上的蜿蜒流转。二者综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三维空间中的变化。我们希望最终的搭建在外部看起来能够呼应山形,而在内部体验时会有曲折流动之感。

▲互承结构的多层累加变异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虹桥互承结构的拆解变异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互承结构的多层累加角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方案意象草图图解?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虹桥作为传统拱桥的一种类型具有独特结构,一般称为互承结构。我们试图从这一传统结构出发,进行转译研究。将其拆解后,横向放置并形成完整一圈时,可以达到平衡而出现中心的挑空。这一原型多被应用于屋顶的建设。

▲方案阶段的“头脑风暴”?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我们将单层的闭合结构引向多层,并逐步简化保留,得到了基本的组合逻辑及规律,应用这种逻辑,我们又通过手工模型的方式得到了不同的变异原型。利用这些变异模型,逻辑规律被进一步修正,影响形体的变量被最终确定,包括单元件尺寸、交接点位置、交界角度、等分数量等,为使用计算机参数模拟作准备。

虚拟模型推敲

▲一种模拟的可能性?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结合概念山水的造型以及结构研究的逻辑成果,我们在计算机中利用参数控制的方法推敲整个结构形体。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体量相互缠绕的造型。

▲外部效果?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两个体量均高低有致,彼此咬合穿插,更是在立面上产生丰富的高度变化,呼应山的概念;在平面角度,它们缠绕回转,充满流动的韵律。观者从较为狭窄的入口进入,经过曲折的廊道,最终到达河畔观景平台,体现水的流动的概念。

▲坡道及入口效果?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底部平台的设计呼应上部结构造型,大体分为两个平台,彼此通过坡道相连,强化观者在廊道中的漫游体验。中部围合空间则是竹园,营造静谧的冥想空间。使观者首先经过曲折的内部空间,最后见到开阔的河面。欲扬先抑,衬托河畔美景。

▲竹园效果?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实体模型测试

▲周老师、侯老师和同学一起搭模型?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方案基本确定之后,我们借助大比例模型的搭建对方案进行微调。侯老师和周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切木棍,搭模型,共同对方案落地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俯瞰模型?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搭建实体模型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精确定位并控制造型?出挑及高度是否符合力学要求?节点的设计方式是否合理?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克服了这些可能在实际建造中造成大麻烦的问题。

▲坡道处人视意向?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实体模型搭建的重要任务便是为现场搭建理清思路,同时继续调整方案以适应实际情况。我们着重处理了如何定位控形、单元件尺寸、结构合理性等问题,并修改了一些细节设计。模型最终搭建成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结构的落地可能。

▲入口处立面意向?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竹园人视意向?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搭建

?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8月9日,老师和参赛同学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安吉参与为期15天的实际搭建。15天的时间,不长不短,但是足够发生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不管是等待材料的焦灼,还是大汗淋漓的乏热,或是面对误差的苦恼;也不管是互帮互助的温馨,或是苦中作乐的无奈,抑或是即将离去的惆怅,在这15天后,发酵出的尽是难忘的甘甜——这就是我们的搭建。

▲俯瞰场地?桂国华

搭建面积超过平,这不仅仅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还意味着更大的体量和更难控制的形体,尤其是对于以曲面为主的方案。如何在宏观上控制大的形体趋势?

▲场地中立起了定位的竹竿?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根据搭建模型时的方法,我们首先在场地定位各个投影点的位置,接着在各投影点打桩设置不同高度的竹竿,然后利用铁丝放线连接竹竿和地面各点。借助铁丝的走向来指导搭建。但是,后来在进行中发现铁丝相对于竹竿来说太脆弱,很难起到约束作用,就把铁丝改为竹片。

▲焊工师傅焊接基础?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互承结构的特点就是彼此承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任何一点的力都会被其他部分所传导。因此,底部和侧面所受的力就很大。地基部分使用浇筑混凝土,通过钢筋和钢管同上部竹结构连接。

▲手工挖卯眼?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基础焊好之后,第一层的定位就相当重要。竹子的材料特性是每一根都不太一样,第一层同基础钢管的交接需要手工在竹子上切出虎口。此外,竹子与竹子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的方式,因此,需要手工打孔、钉螺栓、切割多余的螺栓、拧螺丝等工序。

▲一个节点所需的工序?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除此之外,由于所需的每根竹子都不尽相同,所以需要不断地裁切。同学们积极参与搭建,在这些“工序”中寻找自己可以帮上忙的“工作”:搬竹子、定位、绑扎、拧螺丝等。虽然我们没有工人师傅熟练,但是参与搭建让这次活动有了别样的意义。

▲爬上麓篱工作的同学?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实体建造不同于搭模型——能够以上帝视角观察整个造型,而往往是走形了之后才能发现。由于铁丝的局限性,一开始搭建的几层存在很大问题,变化量过大导致了出挑过于剧烈的问题,也就是走形。大家没有妥协,同师傅一起拧掉螺丝,重新定位,使用具有一定刚度又兼具柔性的竹片进行控形。

▲高空作业的侯老师?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随着层数的增加,运送竹子和定位打孔等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最后,不得不使用脚手架进行搭建。同学们爬到“麓篱”上,帮助师傅打孔拧螺丝,也证明了结构的稳定。

▲同学们参与搭建?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15天,老师们坚持同大家一起早起去工地,一起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一起为搭建做力所能及的努力,每一个同学的一切都被他们放在心里。不好的气色、被竹子夹到时的吃惊、泉涌般的汗水,都被他们看在眼里。

▲认真的师傅?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三个师傅也逐渐同大家熟悉起来,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但,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点:吃苦耐劳、认真细致、踏实能干。他们话不多,但不代表他们冷漠。15天里,我们一起挥过汗淋过雨,争论过搭建问题;我们也曾分享过一罐罐银耳汤、一杯杯矿泉水;我们也讨论过哪里的漂流最无聊、而哪里的最刺激。搭建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付出。

▲坡道内的光影?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也许,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一生中也不会有几次。我们形成了一个小社会,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作息,我们吃着共同的食物、聊着共同的话题,我们工作起来很有默契——不需要太多言语。我们,就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拥有着共同的回忆。

▲搭建效果?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转眼间,最后一根竹子已经被固定在顶端,礼炮声还回荡在安吉的绿水青山之间。有些人事即将逝去,有些记忆也终成回忆。惟有麓篱常在,绿水长流:

?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这是一次比赛,

且参与,且珍惜;

也是一次机会,

即是缘,携友谊;

更是一次旅途,

轻吻这片土地,

安且吉兮,

长乐未央;

比赛结束,

留下的是作品和回忆,

前方的旅途,

必将宽敞明亮!

▲高校师生、领导视察以及与竹境工人师傅工地合影?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闭营仪式合影?桂国华

13个竹建作品的建造依旧在继续,安吉竹在建筑、景观等领域的拓展也只是刚刚开始,同时,设计介入之后,乡村的变革也在悄然中进行。安吉竹建地图正在缓缓开启,下一站会是哪里?

中央美术学院参赛团队

指导教师:

周宇舫、侯晓蕾

校外建筑师:

严鑫

参赛学生:

王若飞、王俊棋、熊紫焰、单珍瑶、陈墨玉、马天姿、

王嘉琪、洪轮、崔斌嵌、李雅琳、白玉洁

建设单位:

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技术支持:

土建—湖州超越建设有限公司

景观—杭州凯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竹构—安吉竹境竹业科技有限公司

大赛历程

年12月2日,安吉县政府在竹高峰论坛上与国内八所著名建筑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的举办奠定了基础。

年7月3日,安吉县相关领导考察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并听取该校关于安吉建造营的筹备情况。

年8月10日,以“知竹·乐居——为美丽乡村而设计”为主题的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在安吉盛大开营,安吉县领导为参赛高校授旗。

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

国际竹藤中心

承办单位

安吉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局

安吉县竹材应用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安吉县孝丰镇人民政府

安吉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媒体统筹

CBC建筑中心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参赛高校

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安吉

安吉,是浙江北部一个极具发展特色的生态县,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名。安吉是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金牌旅游城市唯一获得县,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美誉,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美丽中国最美城镇。

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安吉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属于两大经济圈中的紧密型城市。随着杭长高速的全面通车,构建形成了30分钟到杭湖、90分钟达沪宁的快捷交通网络。

美丽乡村影响深远。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个,其中已建和在建的“精品示范村”达到21个,12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创建总覆盖面达到95.7%,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产加快“接二连三”。按照高效生态品质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加快农业“两区”建设,不断提升白茶、笋竹、蚕桑发展层次,“安吉白茶”成为全国首个在华东林交所上市的绿茶品牌。二产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生态环保导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竹、椅两大传统产业。竹业经济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三产加速高端提升。全力打造全省首批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长三角首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端于黄浦江源头的西苕溪孕育了神秘的古越文明,是古越国重要的活动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马坎遗址赋予了安吉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成为“浙江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第一点”;千年古刹灵峰寺,与杭州灵隐寺被誉为姊妹寺;涌现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三国东吴大将朱然、近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著名林学家陈嵘、画家诸乐三等名家巨匠。

??

《城市·环境·设计》UED第期汤桦:《工画师与乌托邦》现已上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About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Contact

uedmedia

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More

UED







































白癜风早期可以治愈吗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zx/27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