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丰镇粮店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丰镇城的建立初期。到清乾隆年间,丰镇粮店已经初具规模。民国初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丰镇自设置以来,就是农商业集中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产粮丰富,再加上凉城、陶林、兴和、集宁、卓资山等地的农民每年生产的粮食和畜产品也都拿到丰镇来出售,更加促进了丰镇粮食交易中心的位的建立与发展。在此期间,丰镇粮店一直盘踞在粮食交易市场的中心位置,充当着龙头老大的角色,并干预着市场的价格和左右着粮食市场走势,成为这一行当的垄断者。

民国初年,京绥铁路通车丰镇后,京、津等地的粮商都到丰镇购买粮食。使得丰镇粮价大涨。例如,油料菜籽由每斗四角五分涨到七角五分,其他粮食也随之大涨。远近储粮户争先恐后出售粮食,特别是粮店,他们平时存囤杂粮,为数极多,京、津粮商来丰镇买粮,要多少他们就能卖给多少,每天通过火车站发走的小米、小麦、油料达一千石以上。

丰镇粮店也已到了业务的成熟期。内部组织周详,责任分工明确,还有金融制度优势、运用灵活,手段高明,又善于与生产粮食的农民贩运粮食的商人联系、沟通,把丰镇的粮食交流做得风生水起异常繁盛,同时也带动了城内各行各业的发展。

粮店内部都分为四房,即:柜房、斗房、伙房、车子房。1、柜房:综合全店业务;2、斗房:专管买卖粮食时定价过斗,入仓储存往外送粮等业务;3、伙房:买粮车一进店,车倌的吃喝、住宿完全由伙房人负责招待;4、车子房:卖粮车到店,所有车、马、牛骡、骆驼均由车子房负责照管。

粮店行的资金来源有四个方面。资本金、自行出的凭帖、来往浮存、贷款。1、资本金:开一家粮店资本金白银一万两,现大洋一万元;卜总钱一万吊。2、凭帖:每到上粮时(夏末秋初),不管粮价高低,用款多少,各粮店均自出凭帖。卖粮人持凭帖到街上可购买一切货物,特别受人欢迎。也可用凭帖换取卜兑钱,保存使用极为方便。各行业收下凭帖后,送交所往来的钱行,钱行收到的凭帖都合在一起,向出凭帖的粮店注帐,或赚加头,或提现款。半数都由私人保存。许多农民积存下凭帖,自己不花钱,又不出贷于人,只存下换卜兑钱。因卜兑钱在市面上比钱、铜元价值高,存在钱行,能赚月利,购买货物,价格便宜。粮店如出的凭帖过多,以致赔累,不堪营业时,先将帖帐彻底算清,即将现有的粮食、现金转交给同行(粮店),托为代付凭帖,然后倒闭,不管赔累多少,决不让存凭帖的人吃一点亏。如赔累过大,所存实物不够支付凭帖时,其他粮店共同负担。此种情况很少。3、浮存:许多富裕农民及各路商号,每年秋后尽量往粮店运粮,卖完粮后一开清单,粮款全存于粮店内,到快过年时,才到粮店总结帐。商号存款多数取回。富裕农民则只取小数,大部分存于粮店,虽然既无利息,又无限期,但他们认为,存在任何地方都不如粮店保险。每年需要的物品,等兑价便宜时再买。如农民郭安邦、赵延祚等在丰盛粮店存款经常不下四、五千元,一存就是二十年。像这种相与各粮店都有。另一种半农半商相与,春季预约年终付钱,入秋即往粮店运粮,粮款集中于粮店以付债务。此项存款多则四个月,少则二个月,但数目多,粮店得利不少。另一种是资本家浮存。每年冬粮价涨时出卖,所卖款项多数在粮店浮存,为下次买粮使用方便。4、贷款:每年冬季,各地粮食大批到店时,店内用款特别多。事先同各地有往来的钱号、票庄预约款项。例如丰盛 店就常和张家口十大王钱庄调用。还有大同、忻州、包头等地钱庄和丰镇粮店都有来往,利息很小,普通借贷利息二分左右,粮店长期借款,月利不超过一分,平常只有七、八厘。一般说来,各地钱号都愿与粮店接头,因为他们认为与粮店打交道平安保险。常有钱号主动借款给粮店。另外,每年夏秋锄地时,多数农民须用工钱,粮店也积极放款给他们,主要是为了秋后往来运输粮食方便。不过月利起码三分。

卖粮农民把粮食运到粮店后,先经油、酒、碾、磨行买粮人察看,也就是陆陈行买粮的人先行查看购买。卖粮头即知其需要的品种,因其缓急定粮价,粮主只凭粮店作主。买粮人如嫌粮食价格高,则由粮店自行购买,立即过斗,其他地方的粮店则不同,如张家口、大同等地的粮店粮食进站后,一直等着客人先买,如遇粮食多,一时卖不出去,拖延了时间,粮食就会自然降价。而丰镇的粮店绝不让卖粮人拖延时间,不管进粮食多少,处理的非常之快,粮店经常站在农民一方定价,对卖粮户非常负责。因此能取得大多数售粮者的信赖。,粮店对买粮的客商规定,可分三次付清粮款,每十日付一次。对卖粮人则过粮后,全部付清粮款。每到冬季大批进粮时粮店筹备款项,提高粮价大肆囤积粮食,买粮人嫌价高,缩首观望,不敢冒买。农民则见粮价高涨,急于出售,所以粮店存粮速度非常之快。这些粮食如果现卖出去,价格一般比较公道,如本店存粮和代客存粮时,经常高收百分之四、五。代客存粮,每六个月扣除百分之二的耗损粮。粮主如用款,可以向店内借用,月利三分。囤得愈多,耗粮愈多,加的利息越重。粮价偶然上涨,粮店先将本店的存粮卖尽,然后把代客久囤的粮食全部作价归粮店,利润亦归粮店所有。此种存粮,剥削性最大。城内各粮店都有富裕农民和商号的浮存款,见粮价下跌,即行购买,粮价上涨时再行出卖,这样做既赚钱又方便。城内经营年限较长且有特色的粮店有丰盛、方义、谦合、丰泰、永巨五家。其他如广泰、德源、源头、庆和等粮店营业年限虽然很久,但获利方面不如前面几家。每家粮店都有存粮仓、房院好几处,名曰“粮圐圙”。大批存囤粮食进来时,直接运到仓房院过斗。平时,各粮店也有外县大商号往来转运粮食。如凉城三苏木的谦恒店,夏秋之间尽量收买杂粮,到冬季往丰镇永巨粮店运。武川大滩镇旺凝合、恒隆川等大商号,每年由黑山子、银滾山一带大批收购小麦、菜籽,往丰镇万义、丰盛粮店送,使大批粮食源源而来,每到春天,农忙时,粮店进粮特别少,有些商客便做起预期买卖,名曰“虎盘”(实际就是买空卖空)。每期时间两个月,不管赔赚,过帐买卖人就得出手续费。到期结束,清算盈亏。谦合店最善做预期买卖,外人称之为“虎店”。该店经理姓杜是山西崞县人,每当做预期生意开始后,托病不见客,快到结束时才出面见人,常操胜券。还有丰盛店经理杨映开,极善经营。一九二七年,莜面由七角二分每斗涨以一元二角五分,市面人心惶惶。大同、阳高、左云各县居民纷纷来丰镇买莜面,杨映开看准时机,告诉店内房头速卖莜麦二百石。店内其他同人都不同意,认为市面莜麦少,买的人多,还要涨价。杨却对外宣称,粮店要对粮食价格的涨跌负责任,不管什么粮食到暴涨时,必须想方设法压住,以安定市面,遇到大疲时,要想尽种种办法往高提,防止票贱伤农。大家都以为杨映开确实为城内市民着想,大为感动,杨的丰盛店仅此一次就赚了一大笔。他的莜麦成本每石柒角钱。这样他一举两得,既赚了钱,又落了好。可见其精时程度。他经营丰盛店五十多年,常胜不衰,曾于他竞争的同行有七、八家都关门倒闭。万义店经理陈耀先更加精明,一九二五年,各粮店做预期买卖(虎盘),开始营业时,每石小米的价格为七元大洋。从四月开始,二个月一期。八月间,每石小米涨到了十四元每石。万义店大量买米,但到了九月份,米价又跌回到每石十一元。万义店亏损严重,赔累不堪,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陈耀先见此情形并不惊慌,一天晚上他离开丰镇,悄悄到了天津杨柳青等地,联系粮行友人,来到丰镇假装买米。于是天津粮局七家商号派人来到丰镇,这些人下车后,直接参加粮市,买米人一下增多,全市买主见此情景,认为时机已到,竞相争取多买。行情大变,每石小米由十一元又涨到十四元。万义店乘机将库存小米彻底卖尽,除捞回亏本外,还多赚了数千元。天津粮食一粒未买,为陈耀先做了场空买的“游戏”。由此可见其粮店的鬼诈。丰镇粮店的预期买卖害人不浅,凡外行参与预期买卖的,没有一家不赔累的,有的因此而倒闭。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农民受害者最多。后来,这一买卖引起全城市民的公愤。一九二五年九月,城内大户和市民联名到张家口察哈尔省政府控告丰镇粮商的“虎盘”买卖,即买空卖空的行为,最后省政府明文批准禁止这项买卖。

作者:张勇,曾先后在县档案局、县志办、县委办、城建局、国土资源局、丰镇市政协任职。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丰川诗社》社长、《丰川诗苑》主编。参与了《丰镇市志》、《丰镇人物志》、《丰镇纪检监察志》的编撰工作。主编《丰镇政协志》、《丰镇市革命老区志》。先后出版了《张勇短篇小说集》、《文苑拾零》、《三友吟》(合著)、《张勇诗词选》、《百年沧桑丰镇城》等著作。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殿疯是怎样引起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zx/2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