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小镇的生活平静安逸,早晨起床后上街买些早点。小吃店小镇就有好几家,早点的特色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风味。年纪大点一杯清茶,一小碟大蒜烫卜页,再加点生姜干丝。年纪轻的,点米饼包油条,再加上一碗豆浆或者一碗鱼汤面。

蔡红平:下岗纺织工,再织金梭银梭

简介:生于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九),大丰区新丰镇人。曾经随父母下放到原大丰县新丰公社展望大队,年分配到大丰淮南纱厂工作。年淮南纱厂改制后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自谋发展创立了一家企业《众鑫纺织有限公司》。主营棉纱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得到各地用户的一致好评。从一名下岗职工到自谋创业,同时能为政府排忧解难,接纳按置若干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多次被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表彰,被评为十佳明星企业等称号……,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梦想都会变成现实。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刚刚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母亲又怀孕了。家境贫寒如果再生下第四个孩子负担太重,怎么办?医院做流产。

大丰医院,医院医院。经过再三考医院做流产手术。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大丰人叫脚踏车。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怀孕的母亲,医院准备做流产手术。医院后医生说月份大不能做流产,就这样母亲无奈地于年农历正月十九生下了我。取名叫:红平,因为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叫,红桃,红杏,红玲。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果实累累。

新丰镇的老浴室

当时在那个年代母亲怀孕时,是由于胎膘不足,还是营养不良什么原因。椐长辈的讲,生下我后我一个月子都未睁眼。我的外公就对我父母说,这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眼疾。你们要好好地对待自己养的孩子,就当小猫小狗来养。外公每天用舌头来呃我的眼睛,说来也巧一个月后我的眼睛竟然睁开了,一家子都很开心。

新丰镇的老居民徐连和与仇凤英老夫妻俩,相濡以沫

还是那个浴室老牌子没有改

五岁左右时,我隔壁邻居家门口有一只小水缸就放在外面,目的一是不占家里的地方,二是可以从屋檐下等点天水(雨水)。我就在小水缸旁边玩耍,一不小心一头就掉了水缸里。邻居家一起玩耍的孩子看见后,连忙去叫我的父亲。父亲一个箭步把我从水缸里拽了出来,当时我就脸皮发紫气息全无。父亲抱起我将我的面部朝下,快医院跑去,父亲的鞋子都跑掉了也不知道。跑到半路上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并且还拉了一屁股的大便。医院,医生说孩子得救,得于父亲将我面部朝下的奔跑。这些都是我后来听说的。命大的我,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那个年头危险到处有,也不象现在这样各方面都注意安全。孩子基本上都是散养,大的带小的,小的带更小的。我们小镇上有个染坊,那时候人们做衣服都是买了白布,再送到染坊,染上所喜欢的颜色,然后将染色的布料再做成衣服。我家隔壁就有一个染坊,屋里放满了各种染色用的化工颜料和大缸小缸。小时候不懂事,不小心将盐酸弄到嘴里,满嘴起了泡。吓得医院里跑,经过清洗,处理,上药,过了一段时间慢慢地好了。

记得有一次我犯了错误不敢回家,就躲在新丰老浴室的草堆里。家里大人到处找都未找到,那时家里养了一只小黑狗在汪汪的直叫。大人们就沿着小黑狗的叫声的方向走去,果然在草堆里找到了我。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儿时的事情了。

原南京下放到新丰公社展望大队(现城北新村)高鸽的老墩子,现在己经拆迁了

原下放新丰公社展望大队的老村民

上个世纪60年代未,我家被下放到新丰公社展望五队(现在的城北新区)。巧合的是,跟当时下放到展望五队的南京广播电台台长秦春家做邻居。记得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一男二女,老大叫高鸽是大姐。他们家住在西侧我们家住在东侧,中间隔着几户人家和一条小沟。有时候他们家请我们到他家吃饭,他们家对人很客气、很和蔼可亲。印象最深的是,饭后,高鸽的妈妈还用脸盆打热水给我们洗脸。我们洗好脸后,她妈妈也在同一个脸盆里接着洗脸,城里人也不嫌弃我们苏北人,这是我印象最深的。

那时我父亲是做手艺的,下放后被按置到新金窑厂,替窑厂工人修理拖车。时常我大哥或二哥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带上我,去父亲的窑厂玩玩。父亲见到我们来都会用煤油炉煮上挂面,再用酱油,大蒜花,猪油冲汤,那家乡的味道至今难忘。

原下放新丰公社展望大队的老邻居

下放时的那条小河

70年代的老家居

70年代中期,我们家的户口又从农村迁回到镇上,重新过上小镇居民的生活。小镇的生活平静安逸,早晨起床后上街买些早点。小吃店小镇就有好几家,早点的特色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风味。年纪大点一杯清茶,一小碟大蒜烫卜页,再加点生姜干丝。年纪轻的,点米饼包油条,再加上一碗豆浆或者一碗鱼汤面。那是我上中学时经常的早饭,那飘香的味道使我至今难舍。

淮南纱厂的老厂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高中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当时国营淮南纱厂,做了一名纺织厂的国家工人。当时能进淮南纱厂做工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虽然是三班倒、8小时工作也不感到苦,每月都能按时领到稳定的工资。

淮南纱厂的荣誉证书……

原淮南纱厂纺织女工

原淮南纱厂纺织女工与车间主任

那时有一种精神,为国家多纺纱、多织布支持国家建设,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人人争做先进工作者、争做劳动模范。那时候每户人家都有几个在淮南纱厂上班的。有一首叫着《金梭和银梭》的歌曲“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唱出了那个时代纺织女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淮南纱厂的汽笛声,接送工人上下班的厂车汽车声,还有那逢年过节发放水果、食用油、鱼米的欢笑声……,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那锯齿形的厂房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分到了房子,虽然只有一间半的平房约三十个平方米左右,也有一种幸福感。有了这分配的房子我结了婚,生了子,生活一切是那么平静有序。

年至年部分淮南纱厂平面图

淮南纱厂创建于年,初期叫“淮南纺织工业社”。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商人彭友生、刘懋甫、蔡茂林等力图把集股资金转乡村兴办工商企业。他们鉴于苏北沿海,特别是大丰垦区是有名的棉产区资源丰富,有利于纺织工业的发展。便集21人之股在新丰镇筹办纺织工业社。因蔡茂林等原籍是安徽淮南人,故定厂名为“淮南纺织工业社”。年9月,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在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的指挥下,歼灭了伪军谷振之部,收复了大中集和新丰镇,“淮南纺织工业社”被接受。按照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将“淮南纺织工业社”改为“淮南纱厂”成为苏中地区第一个公私合营的工厂。年7月经大丰县人民政府批准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厂名定为“大丰县第一纺织厂”。年9月恢复了“淮南纱厂”厂名。当时全厂职工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庆祝地方国营淮南纱厂的新生。

原淮南纱厂老厂房拆迁

转眼间到九十年代末,国营淮南纱厂进行了改制,在淮南纱厂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纷纷下岗。下岗职工们含泪离开了自己多年的工作岗位,而去自谋职业。我那时就是下岗职工队伍中的一员。记得刘欢唱的一首《从头再来》的歌曲,“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自谋创业的工业园区

九十年代末21世纪初,刚刚下岗的我觉得很痛苦,头脑一片空白,身上一无所有,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几个同命运的原淮南纱厂职工,走到一起来了。各自东拼西凑了十几万资金买了台气流纺机器,租了一个旧厂房,由我做法人代表开始走上了自谋创业之路。一路走来的创业经历曲折坎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将众鑫纺织厂创建起来了。

经过十几年的创业,一路走来不但没有增加政府负担,而且为政府排忧解难,接纳安置了若干名下岗工人,在没有增加政府负担的同时,每年还为地方政府贡献财政收入。我们的企业从最初的十几万的固定资产,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多万的固定资产。一幢幢整齐的厂房,一排排崭新的纺织设备。目前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厂里生产形势和销售形势一片大好,如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高。

通过十几年创业,收入大幅度地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孩子己经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分配在南京工作目前在读研究生。我们在大丰市区有住房有自家车。儿子在南京工作学习结了婚,他们也有房子有自家车。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憧憬未来,希望我们的企业更上一层楼、我早日抱上大孙子,过上和谐、美满、温馨的幸福生活。

蔡红平口述陈蔡明撰稿

来源:大丰日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临沂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zx/22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