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丰镇市 >沧桑得胜堡
时间:2018/6/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与我省其他地方的古村镇不同,在晋北地区,特别是大同市,古村镇的形式并非深宅大院,而多为长城脚下的古代要塞。较为有名的古村镇当属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天镇县新平堡镇。这次,我们寻访的对象是同样位于大同北部的得胜堡村。

大同有着与晋中平原不同的塞外风情,驱车前往得胜堡村的路上,沿途景色更是渐渐变得萧瑟粗犷。好在还是夏末秋初时节,塞外的苍凉浑厚配上尚未褪去的绿色,反而让人心旷神怡。路过的小镇里,不断能看到挂着“丰镇月饼”牌子的小店,用手机地图一定位,果然已来到了晋蒙交界处,再往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市了。

万里长城见证沧桑

得胜堡北依明长城,自古以来就是大同的重要隘口。作为明代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两个军事重镇(另一个是宣化)之一,大同一直担负着边防保卫的任务。清道光年间的《大同县志》记载:“云中为秦汉用武之地,至前明而边防益密,寇掠者无虚日,寝食难安。邑境之北,重关叠隘,不特为云中之藩篱,而且为全晋之保障也。”说明了大同军事地位之重要。

新荣区位于大同北部最险要的地区,明长城在新荣区内有两道,这两道长城及周边的寨堡修建之后,构成了明代大同北部的重要防御体系。得胜堡位于新荣区最险要的地段,明朝在新荣区设立多个寨堡,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塞内五堡”均归得胜堡参将府所管辖,一旦蒙古军队来袭,消息便会通过最前方的镇羌堡首先传到得胜堡,再由得胜堡将信号传到其他寨堡和大同府,组织进攻和防御活动。

历史上,得胜堡曾经由于战略的需要经历过搬迁,现址的得胜堡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年)。隆庆五年(年),隆庆皇帝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弟也都得到了官职,并批准了蒙汉互市,史称“隆庆和议”。此时,得胜堡已不仅是屯兵之所,还成为蒙汉互市的管理之所。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万历三十二年(年),得胜堡又进行了扩建,便是今天的规模。

城门巍峨

沿着公路来到得胜堡,首先看到的便是壮观的城门。有意思的是,村委会就建在城门外,而不是城门内的村里。明代的古城门下便是现代的村委会,倒也相映成趣。这座城门是得胜堡的南门,也是目前村内现存的唯一一座城门。

南城门墙体厚11米,内为黄土夯实,外部以砖石贴面,上面筑有敌台、女墙、垛口等军事设施。据村中老人介绍,城门在修缮之前,除中间的门洞部分外,其余部分只剩下了土墙,城门上大部分的砖石都已丢失。重建的城门墙基约1米高,以仿古石砌筑。

城门最有价值的部分,当属中间的门洞。门洞以砖砌券拱建造,拱高近4米,拱券上方有精美的砖雕。砖雕呈垂花门庭状,雕饰图案有人物、植物等。门楣上石质匾额上有“保障”字样,一语点明了得胜堡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匾额落款为“万历丙子秋立”,可得知该匾额立于年。城门内一面的装饰则相对简单,只挂着一面写有“得胜”字样的匾额。得胜堡城门门洞上的雕饰应该是记者见过的城门雕饰中最精美的作品了,虽然门洞之外的城门已经过了重新包砖,而且新包的砖与历经年沧桑的门洞相比,无论是风格还是色彩都有些不协调,但精美的门洞还是可以让人忽略这些不协调。

门洞内空间较为宽敞,难能可贵的是,门洞下方的路面得到了完整的保留,青石板的路面上还有明显的车辙痕迹,凹凸不平。门洞内侧东西墙壁中间各嵌有石碑一块,西墙上的石碑已经严重风化,难以识辨。东墙上的石碑非常有意思,乍一看是带有鲜明上世纪中叶时代烙印的“伟人语录”。在我省偏远的农村,保留至今的“语录墙”并不鲜见,但仔细一看,便可以发现,红色的语录只是覆盖了原有的碑文内容,而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辨,所及内容为明万历年间得胜堡扩建的事件,包括扩建原因、概况、花费及相关人员姓名,落款处有“万历三十五年”字样,可见此碑立于年。这块被“语录”覆盖着的石碑成了得胜堡现存最重要的文字资料。

阁楼沧桑

作为一座以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寨堡式古村落,得胜堡村现存建筑主要为有着战略作用的阁楼式建筑。除最有代表性的南城门之外,村北侧的玉皇阁是村内另一座较为高大的建筑。玉皇阁位于村落中轴线正北方,与南城门遥遥相望。得胜堡的主要作用为军事要塞,建筑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起到瞭望台的作用。

记者临行前拜读过薛林平先生等人所著的《得胜古村》一书,书中记载,当时的玉皇阁“上部原有两层木楼阁,如今楼阁已毁,只留下砖砌底座。”而记者来采访时,对照书中的照片,此时的玉皇阁已经得到了修复,虽然上部的木楼阁没有得到重建,但底座得到了修缮和加固。现存的底座15米见方,高6米,四个拱门相互连通。底座四面的顶部均内嵌石质匾额,分别为东边的“护国”、南边的“雄藩”、西边的“保民”、北面的“镇朔”,均为明代原物,匾额的内容不难理解,象征着得胜堡镇守边疆、永保平安。

此外,在得胜堡外围百余米处,还建有点将台、晾马台和对门墩。点将台为训练士兵时发号施令的台基,晾马台为军队阅兵时将领所站的高台,对门墩在风水学上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今这三座台都只剩下了一座黄土台,如果不是提前查过资料,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这几座普通的黄土堆。

城墙和民居

得胜堡作为军事寨堡,防御性建筑占据了多数,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部分防御系统已经不见踪影。除了上文讲到的城门和部分阁楼之外,现存的防御性建筑还有城墙遗址。

军事寨堡的城墙一般称为堡墙,得胜堡的堡墙南北长约米,东西长约米。如今仅剩下了黄土夯筑的土坯,外包的砖石已经全部被拆除,与不少古城的城墙砖甚至一部分长城砖的命运相同,多数的砖石都被当地人用来修建房屋了。但难得的是,得胜堡的四面堡墙轮廓依然被保存了下来,残高3—7米不等,其中东侧与北侧的堡墙保存相对完好,南侧和西侧损毁较严重。

得胜堡村由于功能的特殊性,村内现存的民居中,少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屯兵营宅,大部分为新时期陆续所建。村内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民居,但相比我省其他地区的古村落而言,精美的院落并不多。村内较有代表性的民居院落有许家院、高家院、孙家院等。这些院落都建于明清时期,其中许家院内的地窖旁还保存有较为精美的栏杆和栏板。据院主人介绍,这栏杆和栏板为清代原物。

得胜堡村于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在我省数量众多的古村落中,得胜堡村无论是村落建筑的精美程度上还是从成为“国村”的时间上,都是个“小字辈”,但村落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也更为重要。在大同地区的北部,类似得胜堡村这样的堡寨式村落还有很多,它们作为古代长城防御的组成部分,见证了战争与和平,如今却大多落寞。失去了城墙砖保护的堡墙和堡门仅剩黄土坯,随着岁月的侵蚀尤其是雨水的冲刷,这些堡寨的未来并不容乐观。

如今,金戈铁马远去,只剩下落寞的黄土墙依然伫立在塞外。虽然黄土无言,站在那里,却仿佛能听到历史在耳旁呼啸。

张煜郝枫李刚李池

张煜

编辑

孟成钢

张煜郝枫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zx/10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