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镇虽已是塞外边垂之地,但浓浓的乡土文化氛围,却是建制以来,几百年留下的传承。腊月的画棚便是其中之一。 我小的时候。每年腊月刚进,城皇庙前广场内(解放后改称人民广场),画贩儿就开始搭画棚。建房用的木椽横竖交叉,用麻绳捆扎牢靠,坚实作骨架,外面伏上苇蓆,再用绳索穿顶而过,两边系上大石块压实。一个个简易实用的画棚便建好。一家挨一家,有阡順陌,严然一座紧凑的小城。进入画棚,一排排绳线上夾满右小角标有号码的年画,以便挑选和选中后在城垛的画堆中准确取出。还有的棚内点一小火铁炉,红红的碳火,温暖人们冻僵的手。 挂画是有讲究的,棚口对面的地方,往往掛着红脸鬃須,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而后各家根椐自家的特色,自由张掛。最吸引男孩的就是桃园三结义,刘备,关公,张飞画像,桃园中三人斟酒下跪,结盟起誓。还有三英战吕布,赵云救阿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井陽岗打虎,宋江杀惜,杨六郎镇守三关,岳母刺字,以及现代的黄继光堵敌机槍口,罗盛教冰河救少年等等。那些女孩則在另一面评点金陵十二钗,西施浣纱,贵妃醉酒。比我们稍大的青年男女却钟情缠意绵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西厢记,牛郎织女之类的画。抽着烟鍋的老汉们挤在打金枝,金水桥,算粮登殿的画前边讲边哼着戏曲。老太太们則围在吉庆有鱼,大胖娃娃的画前喋喋不休。忘情的观看,兴緻的叙说,往往忘了时间,走出画棚已是久陽西照的时侯。回到家中,男女老少各说有理,争论该买那几张。 如今的画棚大不比从前。画贩儿们在市场的高大铁棚下掛绳夾画。更多的是隨意摆在地面上任人选购。画的内容也变的不可思议。。没有了忠诚的桃园结义,也没有了孟母择临和孔融让梨。看不多到缠绵的十八相送和牛郎织女,更看不到风趣的捲蓆筒和鞭打芦花。映入眼目的是大大小小的財神,黄灿灿的金元宝,红彤彤的百元大钞。搂空的烫金的福字。仅管这样,年前逛画棚仍是小城中热闹的去处。 噢,想起来了,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印好的对联,家家买回梅红纸裁成对联,让会写字的人写的。也没有彩印的財神爷,財神是由当地的印刷作坊在薄薄的不大的黄色纸上印出的木版財神像,叫財神码子。 作者:杨连,丰镇一中退休教师,丰川诗社会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杨连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xw/20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