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1/9346375.html 编者按: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政治影响和历史地位都无可替代的伟大女性,她的一生大都生活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死后葬在今大同市新荣区方山永固陵内。 第五章一朝为后 第三节贤淑本色 冯皇后成为大魏后宫主宰之后,住进了太祥宫。 其实,冯氏骨子里不是那种对皇权十分感兴趣的女人。她的出身,她接受过的教育,她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让她对宫廷里的明争暗斗惧怕七分。凭她的本意,是绝不去选择走这样一条路的。然而她所处的位置和时代,她所面对的血雨腥风,出于自保,出于无奈,出于她的能力和才华,她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她从小接受的都是儒家的封建礼教,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这是她所追求的,也是她所身体力行的。这同样也是文成帝拓跋濬对她最为满意,最为看重的方面。她感谢上苍给了她这份荣华富贵,她更感谢她的夫君,大魏国的皇帝拓跋濬,所以她极尽所有的爱,对待她身边的皇帝。 就在新皇后入主太祥宫不久,太皇太妃冯氏去世了,这让皇后心如刀割。皇帝厚葬了太妃,丧事办得很隆重。冯皇后知道她的姑妈身体有病,前阵子她见姑妈用手捂着腹部,一种异常疼痛的样子,看见皇后担心,太妃很快又说没事了,不痛了。她知道姑妈活得不容易,在宫廷里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她入宫以来,又是姑妈全方位地关心、照顾和教育,生怕在哪些枝节上出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如今当年的小冯女已成为大魏王朝的皇后,太妃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但是她的身体也垮了。冯皇后在无比的悲痛中,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这些天,她经常在姑母的牌位前跪着,眼泪洗面,谁劝她都没用。她没有在父亲母亲的牌位前跪过,父亲母亲的死,在她心里一直是个结,是一个未了的结,她不知道在她的宫里,能否为她的父母立个牌位,最终她没有这样去做。如今她长跪在姑母的牌位前,一是她在给姑母祈祷,希望观音菩萨能够接上姑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从此不再为人间的事烦心,不再为她这个只会让她操心,却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侄女烦心。二是给她的父母跪,希望姑母与她的父母见面之后,能够把自己的事情跟他们说清楚,希望他们在天有灵,能够理解她如今的内心世界,原谅她无法为她们做些什么。她也是为她的哥哥跪,她希望姑母能给她的哥哥托个梦,希望她的哥哥还活着,活得身强力壮,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和哥哥团聚。她也是为自己跪着,她相信姑母会保佑她,让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顺顺当当,如果遇到什么危难,姑母能够在冥冥之中提醒一下,让自己跨过去。冯皇后虽然很悲伤,但是她不能不为自己想,以后这当皇后的路该怎么走。以前所有的大事,都有姑妈为她分忧,为她构想,给她指出所有重要的问题,让她去把握。如今她只有靠自己了。保太后一直在护着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保太后和姑妈完全不同,姑妈对她是无私的爱,而保太后与她完全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她的心里明镜似的。保太后所提醒的,所吩咐的,她原则上都会照办,但她心里明白保太后的心思,若是不照办,或者稍微让保太后看出一点点不情愿,都会引起太后的不满,进而可能会造成大的麻烦。她明白除非到了自己羽翼丰满,而且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 北魏时的宫殿虽没有唐朝时期那么华丽辉煌,可那种气势、那种威严、那种富丽也已经让冯皇后感到了头晕目眩。她还记得小时候母亲说过,女人的本分不是奢求享什么福,而是照顾你的夫君,抚养你的孩子,夫君和孩子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福气,那是命数,不在你怎么去争。母亲从来没有替她的女儿算过命,她信命,但她知道命不是算出来的,要靠自己用心,用双手去把握。如今她面对的这一切,母亲当年怎么会算得出来,就连她自己都感到恍惚,难道这些年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吗? 冯皇后虽然入主了太祥宫,但她依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态度。因为她知道一个道理,皇后也好,宫殿也好,富贵也好,奢靡的生活也好,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她就是一个与其他女人无有二样普通女人。平民百姓所受的苦、所受的清贫,对生活所有的感受,她都有过。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只有保持这份俭朴,保持这份平常心,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坚持这份理智,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清醒地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她除了正式场合穿着打扮与饮食需要体现皇家的气象和风采外,其他时候她还是过去的一般衣物,平常茶饭。她还特别愿意有时间就去下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土菜土饭。她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是佛祖保佑,是太皇太妃潜心栽培多年,是保太后全力以赴帮助的结果。当然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多年来她谨慎做事,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地过日子,从没有大声地说过一次话,没有放声哭过一次,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什么也不敢做,不敢痛痛快快地做一回自己。就连在一边发发愣,哼哼歌,逗逗小猫小狗都不曾有过。现在能有这样一个结果,可以说是吃了苦中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结果。冯皇后认为这份荣华来得实在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可有丝毫的狂妄和懈怠。冯皇后明白皇后和其他嫔妃一样,都是皇上身边的人,都是皇上的老婆,要想做好一个皇后,首先是要做好一个女人,做好一个妻子,她要充当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做一个让拓跋濬喜欢的妻子,而不是皇后。如果做不好一个妻子,那么这个皇后就是得到了也是假的,甚至也会丢掉。 一天,皇上来到太祥宫,刚刚落座,冯皇后就跪倒在皇上面前。她说:“臣妾有一事请求皇上恩准。” 拓跋濬连忙起身,要把皇后扶起,说:“你我感情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此时没有别人,皇后有何事情,直说即可,不必拘礼。” 皇后没有起身,说:“待臣妾说完,皇上应允了,臣妾才敢起来。” 她对皇上讲:“皇上,臣妾近日来一直为一事伤神。那就是太子弘儿的事。想当初李贵人楚楚动人,风华正茂,与皇上恩恩爱爱,为大魏江山生下皇子弘儿。弘儿天性善良,聪慧伶俐,相貌堂堂,遂立为太子。可怜那李贵人却为此付出生命之代价,臣妾暗中不知为李贵人掉过多少泪。臣妾不敢对大魏的例制做任何评价,只是觉得李贵人命运悲惨,更觉得太子拓跋弘的命运悲惨,他三岁就没了亲娘,常常哭着喊着要母亲。每当听到弘儿的哭声,臣妾的心都在淌血。臣妾恳请皇上恩准由臣妾亲自抚养弘儿,臣妾要给弘儿足够的母爱,不能让弘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感觉到孤独。臣妾要把李贵人应该给予而已经无法给予的母爱,加倍地给予弘儿。臣妾一片挚诚之心,请求皇上恩准。” 冯皇后的一番话,情真意切,打动了皇上。即使皇后不说这事,皇上也曾与保太后谈过,弘儿尚小,需要一个贴己的、靠得住的,最主要的是对皇上忠心不二的人带着,他才放心。他们首先想到的,最靠得住的也是皇后冯氏,然而保太后提出,皇后没有生过孩子,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由她抚养太子会不会做得不够细心?当然她也想到让皇后带太子,会不会给皇后增添劳累,皇后如今已不是过去的贵人,整个后宫里不知有多少事要她操心。如果再抚养太子,她的身体能吃得消吗?所以这个话题就说了一半撂下了。皇上心里也一一考虑了别的女人,没有一个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的。这个事他正没有了主意,谁曾想,今天皇后自己提出来了,而且说得那么动感情,皇上彻彻底底被皇后感动了。他一边亲自去搀扶皇后,一边说:“快快请起,皇后贤德,菩萨心肠,无人能比,寡人岂有不准之理。” 随后,皇上通报了保太后,把皇后的一片诚心和对太子的母爱之情告诉了保太后,保太后虽然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她认为皇后既然要这么做,一定有她的道理,所以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强调皇后的身子金贵,再抚养太子可要多多保重身体。皇上说:“冯皇后对太子视如己出,如此胸襟,寡人还有何话可说,但愿太子日后能够明白皇后的这番苦心。” 拓跋弘住进太祥宫里,虽然伺候弘儿的太监和宫女很多,但是皇后诸事都愿意亲自动手,她亲自把饭菜端给太子,看着太子一口一口地吃完,煲出的汤太烫她要亲口尝了直到不烫,才让太子喝。她常常还亲自下厨,为弘儿做一两种喜欢吃的点心。弘儿所穿的衣服,都是皇后亲自挑选后为他穿在身上的。宫女们私下议论,就是李贵人在世,也一定做得不如皇后这么细致入微。平日里,皇后教给弘儿许多做人的道理,教他认字,手把手地教他握笔,教他研磨,教他一笔一画地写字。太子年纪还小,对李贵人的许多事尚记忆不清,加上刚生下来就常常见到皇后,与皇后天生有缘,所以很快就不再哭着喊着要母亲了,皇后完全就在弘儿的心里取代了李贵人的位置。皇后要亲力亲为地做一个母亲。虽然她没有生过孩子,但是要做个母亲的强烈愿望一天也没有丢掉。记得弘儿刚出生不久,当时的冯贵人每次去看他,他总是停止了哭泣,换做笑脸待她,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让李贵人和下人们觉着很奇怪。现在她们住在了一起,除了皇帝过来,冯皇后总是与弘儿在一起,不是躺在一起,皇后给太子讲故事,就是在书案前做着什么,有时还会开心地做个游戏,母子俩开心地滚作一团。有时候皇上驾到,冯皇后正在给弘儿讲课或者教他写字,都来不及出门跪迎,皇上见她们母子俩如此,心中喜欢,从不怪罪,而且也凑过来逗乐,那是一幅非常祥和的画面。弄得皇上一度时间经常驾临太祥宫,来看看皇后又在教弘儿什么,又在背哪段经典,有时皇上在朝堂为琐事烦心,会突发奇想,临时退朝,直奔皇后这边来,享受天伦之乐。保太后也是三天两头地过来,与他们凑在一起。她也为皇后有这份爱心感到高兴。 作者简介:任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委员,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散文集《未必出行》、随笔集《一叶菩提》和《家长里短》,长篇传记文学《冯太后传》,小说《黄花女人》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拍摄并上线,系列历史散文集《这就是北魏》由商务国际有限公司出版。更多精彩,请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xw/191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