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杜尔伯特由氏族名称演变为部落名称,再由部落名称演变为地域名称,而杜尔伯特的疆域随着朝代的更迭,年代的延续,也不断发生着演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杜尔伯特是汉译蒙语,它从氏族名称转变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流传至今还要追溯到公元十世纪时期,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尔特赤那的子孙逐渐形成了合答斤、孛尔赤斤、扎答兰、台赤兀惕等氏族,而杜尔伯特又是在这些氏族中形成最早的一个。根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第十二代先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乎尔有四个儿子。长子托诺依、次子多克新、三子额尔尼克、四子额尔克,成为杜尔伯特氏。这是杜尔伯特作为氏族名称的开始,当时,杜尔伯特氏族游牧于呼伦贝尔以东的广阔草原地区。杜尔伯特在这个时期是氏族名称,属于蒙古部的杜尔伯特氏族。 十二世纪初,金王朝时期,杜尔伯特氏族已经自成部落,游牧于泺栲栳(今呼伦湖)以东到纳水(今嫩江)两岸的广阔草原地带。这个历史时期,杜尔伯特已作为蒙古的一个部落存在于嫩江东岸。即现在的杜尔伯特之地。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各部后,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为巩固其政权,实行了“领土分封”制,哈布图哈萨尔被封为辽王,其分封地为海拉尔至嫩江两岸一带广阔草原地区。杜尔伯特氏族活动的区域已成为哈布图哈萨尔的领地,杜尔伯特部仍然栖息在嫩江东岸的草原上。 明王朝建立以后,设置了努尔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努尔干都司),主要管辖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脑温江(今嫩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广大地区,杜尔伯特部在其管辖范围。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又设置了泰宁、朵颜、福余三卫。至明中叶,奎孟克?塔斯哈喇率科尔沁左翼移牧嫩江流域,杜尔伯特部成为嫩科尔沁的属部。 十七世纪初,建立清王朝后,杜尔伯特部落长爱纳嘎之子阿都奇于年(后金天命9年)臣服于清,并率兵参加了征明的战争,阿都奇去世后传位于其子色棱。色棱于年(清顺治5年)晋封为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管理部务。清廷为巩固其政权,在蒙古族地方实行盟旗制度。于是把杜尔伯特部改建为杜尔伯特旗,隶属于内蒙古哲理木盟科尔沁右翼。旗境南邻郭尔罗斯、北接索伦部,西以嫩江与札赉特旗划界,东抵通肯河和呼兰河。边界线西北起牌莫多经祥发古城东折穿越今林甸北部、明水县南部,再沿明水、青冈两县边界北侧至通肯河。西南起和吉蒙克坡(今肇源县四方山)向东偏北伸展并横穿安达市境内的青肯泡,然后东折,经今兰西县朝阳村北至呼兰河。地域包括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庆市、林甸县、安达市、青冈县大部,以及明水县南部、肇源县北部、泰来县江东部分。从此,杜尔伯特作为部落名称已经结束,而以行政建制的名称承载着民族地方发展的历史。 清廷为了便于北京与黑龙江地区的联系,沿途设置了驿站。年(清、康熙25年),吉林至瑷珲驿站建成,杜尔伯特旗境内设他拉哈、多耐、温特河三站(今他拉哈镇、泰和村和泰来县时雨村),每站占地12平方里,统归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杜尔伯特旗被划出三个驿站的地域。 年(清乾隆二十三年),厄鲁特蒙古人移入原索伦部游牧,逐渐占据了通肯河右岸地区(今明水、青冈县境),年(清同治二年),清廷将杜尔伯特旗磨朵图(今四方山)以北,包括塔尔欢(今泰来县时雨村)在内的地区划给了黑龙江行省,只在清光绪初年将塔尔欢划还给杜尔伯特旗,其余下杜尔伯特旗被划出之地(即“蒙旗开放”时的区域)总面积万垧,合今1.8万平方公里。仍归黑龙江行省管辖。 公元年(清光绪三十年)8月,“蒙旗地开放”,清廷批准了黑龙江将军恩泽、副都统寿山的奏请,出放杜尔伯特旗荒地,设立杜尔伯特旗荒务行局,管理垦区一切事宜。此间沙皇俄国利用修建中东铁路之际,在铁路沿线各站侵占了大片土地。作为“附属地”,内设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进行殖民统治。黑龙江将军达桂鉴于俄国人占据土地的现状,为预防继续侵占,建议清廷在人烟稀少的地带放荒招垦,实行“实边政策”。清廷批准了达桂的奏议。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办理荒务,商准杜尔伯特旗地与省界内垦地合并出放。由于垦民增多,同年,程德全奏请设治。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清廷批准在蒙属杜尔伯特旗和黑龙江属原青冈县交界处设置安达直隶厅。同年闰4月,撤销杜尔伯特旗荒务行局,将杜尔伯特旗铁路东北侧土地划给安达厅管辖。同年9月,设立杜尔伯特旗沿江荒务行局。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2月,撤销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设置武兴设治公所,驻多耐站,管辖沿江时、和、年、丰4段垦区。地域是以温都河站(今泰来县时雨村)、多耐站(今泰和村)、他拉哈站(今他拉哈镇)等为中心的地区,面积垧,计亩。年(清光绪三十四年)5月,拟在多耐站附近设置武兴直隶厅,开放城基。 年(清宣统元年)6月,驿站和站丁划给武兴设治公所管辖,下半年,撤销武兴设治公所和拟建中的武兴直隶厅,所辖垦区划给札赉特旗哈拉火烧屯垦局管理。年(清宣统二年)10月,哈拉火烧屯垦局改称杜札屯垦局。 年(民国二年)11月,撤销杜札屯垦局,设置泰来设治局,时、和、年、丰垦区划给泰来设治局管辖。同年,安达厅改为安达县。年(民国三年)11月,在安达县境内分设林甸设治局。同年,国民政府公布“三都统”署官制,杜尔伯特旗隶属绥远都统署和黑龙江省双重管辖。年(民国十四年)7月,设置杜尔伯特旗荒务办事处,驻多耐站(今泰和村),清理时、和、年、丰垦区并开辟民、康、物、阜垦区,地域在丰字北段,从北边开始按民、康、物、阜字段的顺序开放,面积垧,计亩(时字东段面积不详,未计入)。年(民国十六年)5月,泰康设治局成立,暂住小蒿子(今泰康镇),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除原有的民、康、物、阜垦区外,将泰来县的时、和、年、丰垦区和安达县的喇嘛甸、姜家窝堡、张家窝堡、新安堡、宽厂子等划给泰康设治局管辖。年(民国十八年)2月,又将林甸县的镐丰镇、新台子(今都在泰康镇境内)划给泰康设治局管辖。同月,裁撤龙江道,泰康设治局直隶于黑龙江省。泰康设治局辖区分散在杜尔伯特旗四周,东与安达、肇州县接壤,南与郭尔罗斯后旗为邻,西濒嫩江与泰来县相望,北界龙江、林甸县。地域面积1万方里,合45万亩,合今平方公里。至此,杜尔伯特旗境内始现旗、局(县)分治的局面。 年(伪满大同元年)3月,设立兴安总省,杜尔伯特旗归其管辖。年(伪满大同二年)12月,泰康设治局升为泰康县。杜尔伯特旗境内“一旗一县”分治的局面得以确立。年(伪满康德元年)12月,兴安总省撤销,杜尔伯特旗归龙江省管辖。旗的疆域:东邻泰康县、西界嫩江、南接肇源县、北连龙江县,地域面积2.1万亩,合94.5万垧,合今平方公里。公元年(伪满大同2年)4月,在旗县各族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杜尔伯特旗长色旺多尔济呈请裁撤泰康县,将其并入杜尔伯特旗。年(伪满康德七年)5月,经伪满民政部批准,伪龙江省公署饬令撤销泰康县治,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杜尔伯特旗,旗公署由巴彦查干(今巴彦查干乡)迁到泰康村(今泰康镇),第一次旗县分治结束。 年2月,旗公署由泰康村迁回巴彦查干。4月,召开旗蒙古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杜尔伯特旗自治政府。色旺多尔济领导旗公署撤出泰康村以后,泰康设置区被以傅振绪为首的地方治安维持会所控制。也在同年4月,嫩江省派员接收并解散地方治安维持会,成立了泰康县民主政府,旗县分治的局面再次出现。杜尔伯特旗隶属于东蒙古自治政府,泰康县隶属于嫩江省。年5月,中共嫩江省委决定在泰康区建立杜尔伯特旗政府,结束旗县并存局面。8月2日,旗县联合召开努图克达、区长联席会议和临时参议会,决定杜尔伯特旗和泰康县合并,成立杜尔伯特旗民族民主联合政府,驻泰康区(今泰康镇)。同年,林甸县新发区(今烟筒屯镇)划归杜尔伯特旗,为杜尔伯特旗新发区。年2月,杜尔伯特旗隶属于黑嫩省。9月,隶属于嫩江省。年5月,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旗隶属于黑龙江省。同年,新发区又划归林甸县管辖。年7月,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专员公署成立,杜尔伯特旗纳入嫩江地区管辖。年,划给林甸县的新发区重新划给杜尔伯特旗。 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和本旗蒙古族群众的普遍要求,杜尔伯特旗委、旗人委分别请示省委、省人委,要求将杜尔伯特旗改建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8月,省人民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并将《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杜尔伯特旗改建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报送国务院。10月1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以原杜尔伯特旗的行政区域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受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驻泰康镇”。10月13日,成立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领导建县筹备工作,经过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工作,精心组织,认真筹备,于11月30日至12月5日,召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查并通过了《关于撤销杜尔伯特旗建制,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决议》,庄严地宣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并向毛泽东主席、省委、省人委发出致敬电。会议选出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蒙古族干部陈有宝当选为县长。至此,杜尔伯特旗的建制名称已经结束,它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新名称开启民族地方发展的新历程。 年10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喇嘛甸镇划归安达县管辖。 年4月,撤销嫩江地区专员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年9月,恢复嫩江地区行政公署建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又划归嫩江地区管辖。年1月,再次撤销嫩江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仍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管辖。年12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划归大庆市管辖。 从年喇嘛甸镇划归安达县以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至今没有变化。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45′至°42′28″,北纬45°53′至47°8′40″。东邻大庆市、南与肇源县毗连,西南、西与吉林省镇赉县、本省泰来县隔江相望,西北、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县的疆域略呈棱形状。边界线总长.4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在这片疆土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各族人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导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继续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书写杜尔伯特的辉煌。 (该文载于《杜尔伯特文化》.4) 参考文献: 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大事记、历史沿革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8月。 ②《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辞典》有关辞条,民族出版社,年8月。 ③《泰康县开放蒙旗地报告书》开放沿革部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志办翻印,年10月。 ④《安达县志》历史沿革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10月。 ⑤《泰来县志》历史沿革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12月。 ⑥《林甸县志》历史沿革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5月。 ⑦《让胡路区志》历史沿革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12月。 来源 杜尔伯特文化研究会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