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近期相续有7个省报出了25万亿项目的投资。 我理解这是因为疫情影响经济下滑,需要大力刺激经济的必要,而大基建是最容易操作和显示效果的手段。 老百姓可能对25万亿这个数字不大敏感,我举个例子来方便读者理解。12年前,在那个空前危机来临之后,政府全国性的刺激也就投了4万亿。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 我理解的是年国家财政收入就是19万亿。 如果各省区公布的这些投资计划完全是年准备投下去的弹药量,说是“基建潮”或者“投资井喷”绝不为过。 但有二点要注意,其一报出来的数字是计划,最后落地肯定要打折。其二这个数字包含了多年的投资,并不是一下子就把钱花出去,我举个例子。 比如云南,云南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其中有总投资1.6万亿元的十个在建项目,根据云南省公布的时间表,最迟的年完工,最快的一个项目是明年完工,大部分集中于-年完工。 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会按照项目规划和进度分布在未来几年——这看上去更现实一点。 最新的消息是,各省陆续汇集后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已经到了34万亿元。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基建”成了此轮投资中的热词。 与传统基建对应,传统基建指的是以铁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网为代表,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 新基建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资,着眼的是未来的产业布局,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时代的基础设施。 这些词汇我都不懂,我更关心的是对电力的影响特别是对火电厂的影响。 从所公开年各省级重点能源项目名单上来看,大批的电力基建开始新建、待建。 以山西为例:年有多个建设、前期的发电项目,多台66万、万火电机组要上马,此外风电、光伏、垃圾电站、抽水蓄能电站也都列入计划。 很无语,搞来搞去还是在电力上做文章,指望电力大基建来拉动经济建设。 搞电力的人,谁不知道山西的火电厂日子已经江河日下,步履维艰了。我经常去山西的火电厂,接触到的电厂能有小时的利用小时数都凤毛麟角。 山西的火电厂没有几家盈利。可是没想到山西目前的状态还要大力基建火电厂。 此外,江苏要上田湾核电站5、6、7、8号机组,山东大唐郓城2×0MW超超临界机组、江西丰城三期2×0MW、福建招远核电、海阳核电、福建霞浦核电、福清核电、漳州核电、宁德核电、辽宁红沿河核电、徐大堡核电、…..大量的核电机组、大容量火电机组都在计划之中。 而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增长1.1%;核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增长9.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增长14.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增长17.4%。 这些数字高速增长的同时是火电厂的日子开始风雨飘摇起来。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1-11月全国电力行业统计数据。其中全社会用电量6.万亿千瓦时,与年基本持平,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约小时,同比减少90小时。 这些纸面上的大基建计划一旦落实,可以肯定的是全国各地火电厂艰难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我曾经去过内蒙一个小城——丰镇,那里还有一个别名“电都”。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一个老电厂“丰镇电厂”。 它是年7月破土动工,年底全部建成投产。丰镇发电厂是内蒙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火力电站,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座超百万千瓦大型火力电站,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和“八五”国务院“重大装备办”的重点工程。 有个出租车司机曾经告诉我:“当年电建的人告诉我们,将来因为这个电厂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丰镇也会变得繁华起来。”我问他这个说法兑现了吗?他笑着说,之前我就是一个种土豆的。 百度词条这样介绍丰镇电厂:丰镇电厂还迅速带动了丰镇地区经济驶入快车道,发挥着影响和辐射地区经济的强大作用。 据统计,年丰镇发电厂共向地方上交税金万元,年上交税金.5万元。年,丰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亿元(年不变价)、财政收入约为万元,而丰镇发电厂上交税金一项即占其总值的7.9%,年则可达10%。 可以说,丰镇电厂自身的发展及其国税、地税的强大支撑正有力地推动着丰镇市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怪不得他们还在拼命建设电厂! 而据我所知,丰镇电厂的职工目前处于机组都被强迫关停的担惊受怕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xw/144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