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丰镇自前清乾隆十五年()设厅后,由于地处晋蒙交界,系农牧经济、文化交汇要地,且交通便利,遂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商贸繁盛、人文荟萃的著名城镇。民国年间,报刊业在内蒙古西部地方的兴起,加速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丰镇的报刊业起步颇晚,据《绥远通志稿》(绥远省通志馆修纂,年底成稿)记载,丰镇县曾有一社会周报社,主办人阎达,地址在县城文庙街崇文书社,初领到登记证,首次出刊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七月。[1]关于该报的具体情况,因文献记载缺乏,难得其详。所幸内蒙古图书馆藏有该报第43期,使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一、关于该报的一般状况 该报第43期为石印,一张,4开4版。文字竖写左行。报头作“社会周报”,而报眉作“丰镇县社会周报”。署“地址文庙街社会教育所”,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即年12月29日)。各版报眉均标有星期,惟第1、4版写作“星期日”,第2、3版写作“星期六”。 与《绥远通志稿》(以下简称《通志稿》)所载比较,该报提供了若干新信息,也留下一些疑问。除印刷方式、开本、版数等信息一目了然,无庸赘言外,本文将利用其他有限的记载,略作考察。 (一)关于创刊时间既然本期该报出刊于年12月29日,若出刊以时,该报当创刊于同年3月10日,较《通志稿》之年7月说早两年零四个月。倘出刊有所延误,则创刊时间当更早。疑《通志稿》似将该报申请登记的时间误为创刊时间。 (二)关于主办者在阎达之前,据《绥远社会日报》记载,其编辑主任先后为冀维邦、郭世高等。[2] (三)关于该报地址该报作“文庙街社会教育所”,非“文庙街崇文书社”。既然“文庙街崇文书社”是该报“初领到登记证”时的地址,而据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内政年鉴》记载,该报于年10月15日获准登记,登记证警字号。[3]这说明《通志稿》关于该报的记载得自年10月15日以后的资料,说明此时该报地址已迁至“文庙街崇文书社”。考丰镇县崇文书社系一印刷字号,曾石印过《吕祖天机直指》。该报地址迁至崇文书社,印刷便利当系原因之一。 (四)关于办报宗旨既然该报由丰镇县社会教育所主办,作为官方报纸,其宗旨自然是推行社会教育和传达政令,主要报道本县要闻及县政措施。 (五)关于征稿要求和报酬该报刊有编辑部《启事》两则,言明:“一、欢迎改善本县之一切计划、论述等稿件。二、欢迎关于文学及教育方面之一切稿件。三、来稿刊载后,报酬从优,最次者亦赠送本报一份。四、来稿需用新式标点。刊载于否,原稿不退。五、各校学生来稿刊载后,除赠本报外,尚酌给奖品。”“本社聘请本县各区特约通讯员,有志新闻学者,请即来稿,披露三次,如认为合格者,即正式聘为本社特约通讯员,稿费从优,月终结算。来稿时务须注明真实姓名及住址。”反映出该报为丰富稿源所做的努力及其制度安排。 至于疑问,出刊时间年12月29日系星期四,非报眉之“星期日”或“星期六”。错乱如此,令人不解。 二、本期的主要内容 本期内容除当时通行之《总理言行择要》(即国父孙中山语录摘抄)和前述编辑部“启示”外,有《丰镇县公安局长张公权启事》《告民众的几句话》和“本县新闻”“国内大事记”“特载”等三栏目。“本县新闻”栏篇幅最大,几乎占了两版半;第4版为“特载”;而“国内大事记”仅有“日军云集热边,欲于一个月内进占热河”“川战仍极烈,刘湘部又总攻刘文辉”“北平政委会召开热省防务大会,出席者有韩〔复榘〕、宋〔哲元〕、徐〔永昌〕高等将领”三则一句话新闻。 《丰镇县公安局长张公权启事》(第1版)声明:“本局为整顿局务,剔除冗员起见,关于用人极为审慎,所有员警从严甄别,其品行不正及嗜好多端者,随时淘汰,另选相当人才补充。诚恐被裁员警及不肖之徒,假借名义,在外招摇,滋生事端,影响本局名义,亟应预加制止。除派员随时侦查外,倘有假冒名义,滋扰情势,准各商民扭送来局,或迳行告发,定从严究办。” 《告民众的几句话》(第1版)号召民众奋起抗日自救,大声疾呼:“你看那日本倭奴,自从侵占了东北三省,继续的就进攻热河,现在热省屡次告急,危逼万状,眼看的节节逼近我们了。”“试想不久的将来有那日本红尾巴的飞机,来到我们的头上投掷炸弹,我们有什么方法去抵抗呢?又有谁人来保护呢?”“要知道现在的国防责任,不尽在军人,我们人人要负起这个为国守土的责任才可以自保呵!”反映出自东三省沦陷、热河告急后,时政危局给当局及民众的压力。 “本县新闻”栏之《难擒难拿的匪首赵来锁经第五队邢队长安民枭首送县》(第1-2版),以余字的篇幅详细报道了擒获匪首赵来锁的经过。《令各村长限期报匪》通报称:“本县自清匪以来,各地匪类多已消灭无遗。各上峰犹恐乡间尚有隐匿为害者,兹闻令各村长限期至明年一月十五日前,将各村所有昔日为匪作恶之人,无论在与不在,一律报告。如有隐匿不报者,事后一经查明,惟村长是问云。”再辅以该报右、左边框外所书之“新定清匪办法,隐匿在乡间的土匪,有两个人的证明,即可就地正法”;“苟有窝匪通匪者;于匪人同罪,一样枪决”的警示标语,彰显出傅作义就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后厉行剿匪的力度。 《建设局长赴大同》(第2版)报道了“本县建设局长蒿,特于月之二十六日晚车赴同,闻系参观该地天主堂内之风磨电机,并赴口泉调查轻便铁路之工程”的消息。《建设局九大提案均经大会通过》(第3版)多达余字,开列了县建设局获省建设会议通过的设立农林试验场、添设各区电话电线、续筑县城城围、扩充苗圃及添设区苗圃、修治丰凉交界之独孔桥、重修县里道及城内街市道路、续修仓廒房舍、开设毛织工厂、开挖西荒滩等处渠道九大提案及办法。 《各校举行修业考试》(第2-3版)报道了教育局派员监考的安排,称:“本县各校初级学生,多有修业期满者,特由各校长定期呈请教育局派员监考。兹由教局派定张督学伯含在第一模范监考,李督学养正在第二模范监考,贾委员毓斋在第十一小学校监考。闻教局对于此次考试非常注意,各监考员亦无不认真办理,如有成绩少差者,绝不予以毕业云。”《各校展期放假》(第3版)则交代了各校展期放假命令及原因:“本县教育局于后季开学时,因感于经费困难,以致延期十余日。现届寒假之期,诚恐各校功课未能如意完竣,故特令各校展期至明年一月十日放假,以便结束一切未完课程云。” 此外有《区分部召开云南起义纪念》(第2版)、《农会召开紧急会议》(第2版)“磋商县界划分事宜”、《大雪二日》(第3版)等短消息。 “特载”栏内容单纯,以第4版整版刊载了《教育参观员张杨二君的报告(续)》,即参观北平聋哑学校和北平国立师范大学第二附小的观感。 该报的中缝亦未浪费,第1-2版中缝刊出当地粟价、面价,第3-4版中缝则是对上期特载栏内教育参观报告的5处勘误。 三、该报的遗存及其价值 该报大约于年9月丰镇县沦陷前停刊。年1月,在国共两方进行内战的大背景下复刊,石印,8开4版。“中华邮政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登记证内政部部字号、中宣会号。“以发扬民主精神,提高民众智识及普及社会教育为宗旨。”[4]“每次二百份,发各区乡保、学校、各机关及本县旅外人士,不收报费。”[5]大约出刊至年秋察绥战役时停刊。除此第43期外,复刊号现存第3-4,15,17-18,22-23期(.1.15-6.9),亦系存世孤本,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累累硕果,仅存零星,这固然是迭经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缘故,而后世政治因素(如销毁所谓敌伪文献)的影响和世人对地方文献的忽视亦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存该报,无论早年所刊或复刊,均属寥寥,珍稀无比。仅此区区第43期,就保存有不少独到而有用的地方历史信息,使我们能更真切具体地了解当时的县政及地方社会实况,足证地方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愚以为:传承地方历史与文化,当从挖掘地方文献(包括口碑)始,当以地方文献为基石,舍此而外,别无它途!愚之陋见,诸丰镇乡贤以为然乎?望丰镇有识之士能早日将幸存该报影印出版,以补丰镇史志之遗,纠丰镇史志之误。 [1]《绥远通志稿》第8册第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2]《绥远社会日报》民国22年()7月19日第3版《郭世高任社会周报编辑》。[3]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内政年鉴》警政篇第十一章著作物及出版品第C-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4]《社会周报》复刊第3期第1版《本报启事》,民国36年()1月15日。[5]丰镇县政府编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度工作报告》寅第24页“社会周报之编发”,民国37年()油印本。作者:忒莫勒(-),男,蒙古族,研究馆员。无党派人士。年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师从内蒙古地方文献专家张万仁先生,从事内蒙古民族文献与地方文献工作。除研究历史文献外,对近代内蒙古地方史亦有所研究。社会兼职曾有: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现已退休。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有《建国前内蒙古方志考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年)、《内蒙古旧报刊考录》(远方出版社,年)。发表研究近代内蒙古文献和民国时期蒙古史、内蒙古地方史等各类文章近二百篇。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内蒙古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主持《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远方出版社,自年至今)的整理编辑,已出版近代内蒙古重要地方文献99种,共40册。还担任《内蒙古外文历史文献丛书》(远方出版社,自年至今)副主编。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