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很早以前himalaya网友发表的,文字很长,但是认真的讲述了车票后的一个个故事和细节,相信很多的铁路人也很吵有收集这么全的,让我们一起感受车票背后的故事(文章实在太长,作者一直写到年的11月17日,小编节选了一部分含有老车票的文字,可让大家怀念一下过去的日子) 很抱歉,名为我的车票集,但是前几部分都没有车票留下来,只好以文字叙述代替了。因为我觉得,那些都是我和火车结缘的一部分,不舍的省略去的。01.04.3PS:海子网历经两年多的封网后,终于重新恢复,在管理员的协助下,此帖被重新打开,并得以继续更新与维护……Part1金色童年上小学之前,应该还是坐了不少火车的。最早的区间是沙城——新保安之间,那时每天有四对慢车依次停靠这两个车站:/(今天的/)、/4(今天的/6)、/6(今天的5/6)、57/8(后来的/8,年停运、取消)。我当然是坐/4比较多,偶尔也坐57/8。那时,父母也经常说起很多火车和铁路的趣事,其中母亲直到现在还不时提起,在70年代,从下花园坐火车到沙城,可以凭车票在火车上买一个5分钱的不需要粮票的烧饼,而下花园到新保安的车票就不行。尽管时代的烙印是那么的深,但是每每看到有人讨论起中国铁路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我就会想起这件事。另外有两次清晰的北京之行,乘坐的都是57/8,一次是沙城——三堡,另外一次是沙城——南口。我的一个远房姨姨住在三堡站附近的一个叫做“四桥”的村庄里,她家院里有颗很大的白果树,坐在火车上就能看到。多年以后,姨姨已经过世,而每次跟着老妈坐/4路过这里,她都要翘首窗外,寻找那颗白果树。去南口,则是参加和我最亲的小姑的婚礼。她离开了故乡的大山沟,嫁到了昌平县的十三陵。我那时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我们要坐火车到南口而不是昌平县城,因为到了南口还要坐路公交车到昌平再换乘路公交车。那时的我,已经开始喜欢翻看列车时刻表了,但是童年的车票是没法留下来的,因为都是在父母手里,他们不是收藏爱好者。年的PS: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些旅途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车票集Part快乐幼年年,我上小学了,可是才上了一个月,便“休假”一周,跟着妈妈和姥姥去北京玩了,那是我第一次到达狭义上的北京。乘坐的还是令我(也是很多华北车迷)至今恋恋不舍的58次。那时的我,因为翻看时刻表,已经能够背下老京包线北京——张家口范围的所有车站名称了。当昌平、沙河、黄土店、望京、星火、东郊、永定门,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变成了眼前真实的站房时,我都快乐翻了。那时的慢车要走6个小时,中午出发,到了永定门都天黑了。从北京回来,乘坐的是次。80年代,这车可是红旗列车啊,好像在三进列车中的红旗列车里,多数是特快,少量是普快,而/6是唯一的普客。从这开始,我的小学时代多次乘坐,因为每到暑假,我都会去北京的姨姨家住一周左右,一般是跟着妈妈坐他们公司的汽车去,一周后妈妈会到北京接我,玩上两天,坐回来。盛夏时日,买好晚饭要吃的东西,坐在干净整洁的火车上,边走边吃,那种感觉直到今天也让我回味无穷。至于为何从来都只坐慢车,除了票价会差5角外,北京站对京包线快车的车票是限售张家口南以远的,除非偶尔中转签字会签上63或者95,通常只能坐慢车了。不过丰沙线慢车那时需要3小时40分钟,比快车(都走老京包)的3小时0分也没有差太多,所以就是那时最好的选择。上小学期间,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就是去舅舅家。他家位于怀来县东花园乡最东边的一个村庄,再往前走就是北京市延庆县了。那个村庄距离东花园站5公里,距离康庄站4公里。所以我们乘坐了早上的64次普快到康庄。那是我第一次坐快车,第一次感受火车从一个个车站呼啸而过的感觉。我的车票集Part3中学时代小学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中学6年,我坐火车的机会少了很多。初中三年,乘火车外出可能只有两次。年5月,老爸陪我去北京配眼镜,当日往返,早上64次,这是我第一次到达伟大的北京站;回程还是经典的。年10月,我的班主任带着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去张家口参加竞赛。小学时,我坐汽车去过一次张家口,所以这是我第二次去张家口。乘坐的列车是57次,票是到张家口的,在张家口南下车后到站台另外一侧上张家口南——张家口的车(车次是9**),那时这些车已经是YZ了,据说再早用的是一种明显体积小一些的“小火车”。这些车次,也早已随着张家口南站附近的交通改善而不复存在了。我们是周六去的张家口,周日比赛(考试),下午从张家口乘坐33次(后来的63次,再后来经常停运,后来就没有了,同时又增加了张家口到北京南的/8,算是它的转世吧,后来是/8,年改为北京西到发)返回沙城。高中三年,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乘坐过火车,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了?但是那几年中很喜欢作的一种周末消遣就是骑车去永定河边,看大秦线上那长长的煤车。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爬山,来回都是沿着大秦线走了几公里,大部分都位于长长的永定河大桥上。我的车票集Part4大学七年年,我离开家乡去西安上学了。因为父亲的一个战友在西安,父母一同送我去西安。我拿到通知书时,妈妈在北京出差,于是托人买了三张41次特快的车票。本来希望是三张硬座,不料人家给买到了三张硬卧。那时的41/次是使用最早的新型空调车(5A型)的车次,老爸那个心疼唉。结果他们从西安回来时,坚持买了36次的硬座。我可爱的父母!车票本来被老爸收藏着,但是后来不知道弄哪里去了。于是我的车票收藏只好从年初,第一个大学寒假的车票开始了。我的大学之年1月18日,大学里的第一个寒假。车票,是那个年代发售通票时最常见的形式,照片的右侧是在北京站中转签字时贴的33次的座号。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旅行:08次临客,宝鸡始发,凌晨3点多到达西安,一路走走停停,于次日凌晨4点多到达北京站。我们学校那几年正和西安市关系僵持,所以那年所有到北京及以远的学生票都发售的是这趟5小时的临客。列车很破,列车员是铁路学校的学生,不过他们和我们这些学生的关系处得还不错,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另外一个难忘之处,是19日上午坐上33次,迎着雪后灿烂的阳光,终于使得压抑了半年的心情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南口、康庄、东花园、狼山、土木,随着离家越来越近,一天一夜的劳累也不见了影踪,心头的只有兴奋!月17日,短短的寒假结束了,返校的路程依然那么艰难:在家里买了通票,尽管没有车次的信息,但是那时坐的肯定是64次,肯定是没有座位,站了4个小时到北京。拍了N长时间的队,签到的是次日下午的75次。我是和一个高我两个年级的老乡同行的,我们没有等到次日,而是挤上了当天下午的次。我真的佩服那时的勇气,而且带我走的老乡是个文弱的女孩!不过,幸运的是,她带我上的是紧邻餐车的那节硬座车,而且坐的那个座位真的是不售出的座号(也可能是拿着这个号的人挤别的车走了),于是我们幸运地坐了个小时到西安。中转签字时,补了加快票,不过75次的座号不知丢到哪里去了。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到来了。这一年,35/6次也改为空调车了,我们学校的4次车票仍然没有多少,大部分人拿到的是36次。尽管多了几个小时,但是大家都很满足了。36次到北京站已经快到下午5点了,中转签字时,售票员问都不问地就给了我次日的33次。离家这么近了,我怎么会再等一夜呢?于是藏起了座号票签,挤上了当天晚上的95次,又一次幸运的是,我又坐到了座位(周围几个座位,在开车前都有人拿着座号来认领,只有我的,例外)。暑假后返校的路程和寒假差不多:买通票,64次站到北京,签字,这次是次日的次。印象中这次是老妈送我们到北京的,她也顺便去看望我的大姨。于是我们在大姨家住了一晚,次日下午上了拥挤的次!那时,北京西站已经盖的差不多了,大姨家在羊坊店,所以我们还去附近转了一转。就这样,我开始了大二的生活。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寒假又来了,年月初,放寒假了。这是我回家的车票,大家有没有看出问题?对了,通票是月4日的,而加快和空调票以及座号都是月6日的。我从学校拿到的票是4日的临客(次),心里很不爽。我那个老乡由于考研,订的是6日的票,是4次。恰好,学校有急着回家的人想用6日的4次换4日的临客,而且他的票也是通票,于是我就和他进行了交换。当然检票时还是很心惊胆战的,生怕被发现,说我的通票是过期票。呵呵,不过一路平安。就在96年的1月份,北京西站投入使用,京广线方向的大部分列车由北京站改为北京西站到发。4次的车票上依然写着到北京,但是实际到的是北京西。过了良乡,开始上高架线路,一车的学生都兴奋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陌生的一切。4次到北京西的时间好多了,中午11点多吧。因为不了解情况,上了5块钱一人的中巴车,然后被拉到了北京南站。排队,签上童年坐过无数次的次,伴着微微夜幕回家了。年的春节很晚,所以开学已经是3月了。我是3月1日从家里走的,这次坐的是次慢车,可能这样的选择是和去西安的车都在北京西始发,而沙城那时还没有到北京西的列车有关。这时,已经知道从北京南坐特5路去北京西站了,呵呵。中转签字,依然是次日的车,那个7次,实在没有印象了,可能是个临客?这次我是和一个中学同学同行的,又上了当日的次,但是不可能像一年前那样幸运,我们一路站到洛阳东,几个学生下车,我们才算坐到了座位。这次行程中,惊心动魄的一个意外是,我们站着的那个位置旁边的车窗,被飞来的石块击碎,当时列车行驶在石家庄到邢台区间。幸运的是,没有人受伤,而后怕的是,那石块居然落在了我同学的夹克里!当时他正蹲在座位旁打盹,竟然没有什么知觉,过了半天,我俩换位置时,他起身,石块掉落地下,大家都才倒吸一口凉气。夏天来了,暑假到了。我第一次从学校买到了回家的4次。这时,我那个老乡已经毕业了,我是和同系的同学走的,一起的有6个人,还捎带了两个没有买到票的同学,8个人挤在一对三人座位上,一路欢歌笑语。从北京回家的路,依然是次经典老车,不多说了。其实这个暑假过得很不爽,我的“概率论”被放翻了,需要在开学前回学校补考,另外还因为考试作弊(同学抄我的,答题纸都拿走了)挨了个处分。一个沉闷的暑假,伴随着《概率论》匆匆渡过,当然得到的好处时一年后复习考研时,相对于高数和线代,概率论的复习轻松了许多。我们学校的暑假是6周,我只待了4周就动身回西安了。因为情绪很差,父母一起送我到北京。而且,在大二时,我又“补办”了一个学生证,乘车区间是“西安—北京西”,于是这次就不不买通票了,而是买了次到北京南的票。然后去北京西买去西安的学生票。清晰的记得,当时因为水灾,35/6次停运了,我当时能够买到的只有次日的7次和75次。我选择了开车晚,但是到西安时间较好的7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的第一张软票,而且是花边型的蓝色票底。注意到车票被折叠的痕迹了么?那时7次的硬座车厢居然和卧铺一样要进行换票手续!开学前的补考很顺利,开学后得知英语四级也过了。大三的生活似乎与前两年有明显的差别,我也由于这年夏天的刺激而发愤学习,专业课成绩扶摇直上。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年1月下旬,又是寒假来临时。从学校订到的车票是临客(次),时间比当年的08次好一些,0点左右开车,0点左右到达,狠狠。就在无奈时,有老乡通过票贩子搞到了这批4次西安-石家庄的票。这些票贩子,在放假时,把整个预留车厢的票全搞出来了,而且是学生票,加价卖给到北京及其以远的学生。于是,一路上,每过一站,我们这节车厢就有10多个人跑去补票。我们一批人是一起补的票,所以没有留到我手上。到达北京后,我们买的是次的无座票,站了三个多小时到家,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乘坐次(现在的次)。不知何故,车票也没有留在自己手上,很是遗憾。值得注意的是,年初,北京曾经把车票预售期提前到了60天,于是我的返校路程里就有了这四张车票:15日,在沙城买了半价票去北京南(估计是次),到了北京后,溜达到前门的客票中心,买到了1日的35次学生票,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乘坐35次(包括后来的15次),之后返回南站,买了张回家的学生票(那时北京管理的还是蛮松的啊!);1日,由于学生证上已经盖戳,只好买了全价的次,到北京,拿着提前买好的车票返回西安。年的夏天,完成大三学习的我们,去成都实习。注意: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提速,车次全改,时刻全新,呵呵。从西安到成都是集体买的次(西安-重庆),学生全是硬座,老师们坐硬卧。实习结束,多数人都是先回西安,再行回家,而且多半坐了8次特快。而我则直接买了回家的通票,和同学一起上车,凌晨到达西安,送走了大多数同学,天亮后,到达洛阳,又送走了最后两个河南的同学,剩下的路就是独自走了。这是目前我乘车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大约3小时吧。8次到达北京西,大约8点多了,本来希望杀到北京站去坐1点17分的次(原来的95次),不料一路堵车,时间来不及了,只好又赶到北京南站,希望能够签上次(那时好像已经是北京南到乌海西了),结果南站广场上的人群打破了我的幻想。售票员阿姨扔给我一张次日的次(也就是过去的,现在的)。实在太累了,我到候车室的长椅上躺了片刻,希望在两点前醒来,去混上宁波-包头的次,不料这一觉一直睡到了天亮,只好老老实实地坐了。因为打算考研,这个暑假在家只待了一周多。北京西-西安的学生票是托人买的,哪个车次记不清了,反正因为是学生票的缘故,被强行收走了,留下的只有沙城-北京南这张票了(估计是次)。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年1月,考研结束,回家。学校负责订车票的老师脑子进水,只管日期、不管时间,给我买到了一张考研最后一天上午的车票,车次记不清了,气死人。于是通过校园里的转让广告,买了一张当晚4次的车票。这是一张到通化的通票,不过那兄弟只按到北京的价格(75圆)卖给了我,损失的钱,他就当退票费了(其实,那时的退票费由0%涨到50%了)。既然到了大四,考研的同时还得找工作。所以这次回家时,在北京逗留了一夜。当时住在了北邮的老乡那里,坐地铁到五棵松,然后走到永定路,到航天一院找一个递过简历的研究所面谈。回来的路上,在西直门买了次日的次车票,又一次回顾了这条幼年时记忆深刻的线路。北京的研究所基本没戏,春节过后,马上跑到天津的一个研究所面谈。这是我第一次去天津,也是极其紧张的一天:凌晨1点半,次直奔天津西,这是当时唯一一趟从我家可以直通到天津的列车,和今天一样,拥挤无比,站了一路;早上7点半,舅舅接我到他家,休息一上午;午饭后去那个研究所面谈,十分顺利,几天后给我寄去了接收函,但是很对不起人家的是,我最后考上了研究生,辜负了人家的一片信任;从那里出来,直奔天津西站,买了回沙城的通票,车次46(就是今天令人瞩目的);因为那天是大年初七吧,旅客不是很多,于是我在北京站顺利地签到了次的座号,次日凌晨零点三十分左右,我回到了家中,完成了这次全程3小时的天津之旅。几天以后,回学校了。这可能是相当顺利的一次:在家买了通票,在北京南中转签字,当晚的41次。需要注意的是,在通票上,路径经由是太原而非郑州(这样的路程好像少一点);另外就是票上错标了一个“孩”,而不是“学”,呵呵。年的7月,大学毕业了。因为毕业生离校比放暑假早几天,所以车票还算好买,这年夏天,有了中午从北京南开往张家口的次,当然,令很多人难以忘怀的63/4次也就此消失了。开学了,原来的学生证已经过期,不敢直接在北京买票了,稳妥起见,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家里买了张通票。注意这个经由,不再是太原了,而是郑州,不过那个“新”是哪里啊?难道是指“新丰镇”?想不明白。不过,这次返校还真的没有经过郑州。北京南下车后,马上去签字,售票员说当天的和次日的特快都没有了,这时我看到窗口贴的临客车次表,就问那趟北京西到宝鸡的临客(可能是L1?记不清了。)她输入后,告诉我肯定还有票,但是离开车不到两小时了,她那里无法出票,让我去北京西签。于是坐上特5直奔西站,到了地下签字大厅,发现队伍很长,而时间已经离开车不到半小时了。当机立断,票不签了,直奔候车室,连站台票都没买,冲了过去,检票员在聊天,看了一眼我的通票,问都没问就放行了。就近找了个车厢,上车恰好有个空座,坐下;列车开行一个小时左右,过了涿州,我去上厕所,结果发现后面的若干车厢几乎是空的,于是拎起行李就转移阵地,开始享受“硬座代卧”了。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这个临客的乘务担当是宝鸡车务段,绿皮的车厢里打扫的极其干净;开车后,列车广播、乘务员自我介绍、给旅客到水,一切都是和41/次的标准一样的!夜幕降临时,车过邯郸,下了很多旅客,多数车厢就都可以“硬座代卧”了。过了新乡,列车走的明显不再是京广线了,仔细一听广播,果然是走焦作、济源到洛阳上陇海线,呵呵。9点多要关一部分车灯了,列车员又过来登机每位乘客的到站,并且嘱咐乘客尽管休息,不要更换座位,到站前他们来通知。天上下起了小雨,车窗一直开着,就着样我听着车轮的喀嗒声和细雨的淅沥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次日上午10点多,我结束了这次学生生涯中最为“超值”的旅行。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年,研一的寒假,很遗憾,来回的学生票都没有留住,被强行收走了。留下的只有这两张沙城和北京南之间的车票,看得出,当时还算幸运,分段买的都是学生票。西安到北京西的票,应该是4次,因为当时订票时指明了要4次,坚决不要16次,而且是到沙城的通票,结果学校订票的人糊涂,看不懂,就没有给我买,而别人到东北大城市的通票都是4次,气死我了。我找到学校总务处,负责的一个科长听了我的解释,马上明白,于是次日给我拿来了两张4次的车票(这时我要带着一个低我四级的小老乡一起回家了),不过只是到北京的,呵呵。那时,我们学校和西安市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善了。至于回学校,真的记不得是什么车次了,应该是小老乡的父亲跑到北京给我们两个人买的。研一的暑假,我回家晚了一些,所以是自己去车站买的通票,这时已经经历了中国铁路的第二次提速,41/次变为K41/了,同时增加了K55/6。K56次在西安开车都11点多了,到北京西应该是将近下午三点。车票上模糊的印戳好像是“北京南站”,那我估计是坐回家的,不知何故这个中转签字的票不见了。这个暑假里,我第二次去了天津,因为一个中学同学被导师派到天津干活,而我的不少本科同学也都在天津。在天津住了三晚。出发时坐的是包头到北京南的临客L次,不过沙城站的票上没有“L”。丰台下车,换乘十几分钟后的次(今天的1),前往天津。回来时,买了中午的城际,那时还是双层5B车体,而且只有0圆,比过路的空调特快还便宜。这次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列车段的列车员MM,全部是两条小辫,真的挺漂亮。回到北京,在北京站买回沙城的票,当时的首选是次,可惜没有票了,只好买了南站的L次,回家。暑假结束,乘K41返校。又是小老乡的父亲提前到北京买的车票。沙城到北京西,好像十我们俩一起开了张代用票,因为车站的值班员和我老妈比较熟悉。不过,这张票不见了,很可能是在北京西被收走了吧,乘坐的很可能是次。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年的寒假,我在放假后晚了几天才回家。西安发售的车票也由“快56”改为了“K56”。这次从北京西到沙城,乘坐的是次,而且是我平生第一次逃票,当然是被动的,因为列车员嫌我的票额太低(只坐一站,半价票,5圆,呵呵),而对我补票的要求置之不理,只顾着补长途的车票,而且往往几个人一起补,动辄上千圆。马上要作论文了,寒假里去北京溜达了一趟,买了一些参考书籍。二提的时候,老京包列车大批转移丰沙线,经典慢车/8(以前的57/8)变为普快并改线,老京包的慢车改为/4次(今天的/4),沙城又一次有了始发列车(听说五十年代丰沙线上曾经有过沙城到发的列车,后来延长到张家口了),呵呵。不过,这时沙城站发售的车票还没有标座号,上车随便坐。到了北京北,马上买了次日的次回程车票。寒假结束,返回学校,就没有什么特殊了,提前买的K55,出发当日乘坐。年的暑假,我一直在学校赶论文的工作。8月底开学注册后,跟老板请假,回家待了两周。9月1日,呵呵,K4回家喽,北京西到沙城,应该是次,车票不知流落到哪里了。在家里过了中秋节,回学校。这时的/4套跑/8(后来的/40),沙城站也有三张次的硬卧预留。所以我找车站的熟人买了一张次的学生硬卧,顺便买了套跑车执行的次硬座。次在沙城的预留票都是使用“代用票”,不幸的是,因为还是学生票,在西安站被收缴了,没能留下来,剩下的只有这张次的“代用票”。年1月的这两张票是不是有些奇怪了?这时,我已经签了工作单位,大约就在1月初吧。1月7号是公司成立两周年,搞了一些展示活动。于是邀请我们这些当时已经签约的“准员工”到公司参观。西安和北京之间的往返是T41/次的硬卧,西安-北京西的车票是到公司后现场报销了,而北京西-西安的车票是公司提前买好的,要求我们回西安后寄回公司。既然都回到北京了,我是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住旅馆的,花上0圆的车票,回家睡觉岂不爽哉?在年10月第三次提速后,特快和快速的地位翻了个,普快车次也升位4位数,也变成了5。这次回家,弄了个笑话:在复兴门找公交车去南站,无意中发现5路路过永定门,因为时间十分充裕,就坐了上去,打算从永定门走到北京南站。结果这一走走了我半个小时,后悔不迭。在家睡了一晚,次日坐(又是一个令无数车迷怀念无比的车次)回到北京,下午乘T41回西安。我的车票集我的大学之转眼间,来到年,我的学生生活剩下了最后3个月。寒假回家,买了T56次,因为三提后T56的到达时间相当好,大约11点半吧。我不用出站,换个站台就可以坐上1点半开车的次。车上查票,列车员啊姨还是十分认真地收了我1圆钱的“补签费”。年月9日,最后一次去西安。这三张票是不是有些意思?因为比K早14分钟,所以开始买了的通票。不料晚点,被K踩了,于是俺又冲到售票厅把改签为K。右上角的小图片,就是左下角的车票背面的改签标记,沙城站的售票员阿姨的工作还是作的一丝不苟的。到达北京西,顺利的签上了当天的T41次,我的最后一次北京-西安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样,我的“车票秀”也暂时画上了一个“分号”,因为:4月1日,毕业离校,回家;13日,到公司报道,车票全部上缴公司报销了。随后的、00和年,坐火车的次数明显比上学时多了很多,至少每个月要往返北京和沙城一次的。但是,这些车票都被我贴到报销单上,作为日常交通费报销掉了。直到年,公司改革了交通费报销制度,我才又一次积累起车票来。我的车票集谢谢大家的厚爱,下面我继续……Part5回到北京正如前面提到的,回到北京后,开始了我的公司职员生活——规律而平淡。最初的10个月,每天(周一至周五)早上,一号地铁,玉泉路-复兴门,晚上随意选个公交车回去;每月,进行一次北京-沙城间的旅行,看望爸爸妈妈。北京-沙城间总有17~18对列车可以选择,不过有些到发都是深夜,我一直没有机会尝试。所以到目前为止,上下行尝试过的车次都只有10个左右。这几年的火车票都报销掉了,直到年,情况开始改变,公司不再报销交通费了,我的车票重新开始积攒在手中。我的之春天篇这是春节后回家的车票,本来是没有这个计划的,但是因为我的签证出了意外,所以回家溜达一趟。尽管还在春运期间,K17已经是下浮票价了,预留号在这个时间是买不到的,上车补了个无座。两天之后,我独自登上国航的航班,到日本出差。这时,两个同事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两周了,呵呵。从机场到住处,买票时是两张票,一张普通的“乘车券”,另外一张是乘坐“成田特快”的“特急券”。前者在出站时由检票机收回了,当时也没有及时留下照片,所以只剩下这个“特急券”了。红色圆珠笔的痕迹是售票员留下的,对于外国乘客,一般都会这样告知你这张票上最重要的信息。蓝色印戳是车上的检票员盖的,防止有人越级乘车。当天晚上,就在同事的带领下,买了出差期间所需要的月票。这是在售票处人工发售的,买票时要填一张单子,票上的姓名就是从那个单子上转印过去的。这个区间正常票价是日圆,每天上下班各坐一次,就需要30日圆,日圆的票价相当于15.75个工作日的票价,所以对于正常上班的人来说,还是有大约5%的优惠的(按照一个月1天工作日计算)。在外的日子是很艰难的,回家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们买好了住处到机场的车票,我马上拍照留念。不过由于成田机场车站的结构所致,JR乘客在经过出站闸口后,车票是弹出的,由京成线的检票员手工收回。于是这次我的票就得以意外的幸存了,这是两张票在盖了检票戳后的样子。日本的车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回家的感觉就是好。3月30日,和SS8B相约北京站,我第一次见到了“跨越”,也第一次全方位的欣赏了K3/4的车底,还有那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拉平板车的“DF11-”(可以去《车迷作品》板块看相关文章),当然也顺便买了下面这张回家的车票。各位注意,上面写的是“新空调硬座特快”,两周之后的五提之后,似乎这种快速的车票上就都变成“新空调硬座快速”了吧。4日是周日,也是我的生日,所以要和父母在家度过了。本来打算5日早上坐火车回来,恰好周一有亲戚开车去北京,于是就搭了汽车回京。我的车票集我的之夏天篇(上)一周之后,我们又一次去日本出差。这其实是在3月底回来时就知道的。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在成田特快上就以座椅为背景拍下了乘车券。这个是“特急券”,很高兴这次没有被圆珠笔划来划去,这张票也一直得以保存在手中。又买新的月票了,呵呵。这种月票,只要是在规定区间内,可以随意进出,也可以进出次数不成对。所以,我拿着它跑了不少线路,包括数次成田机场。当然,之间不能出站,只能回到川崎后拿它出来。此次一口气待了81天,所以买了两张月票。情况慢慢熟悉了,所以后一张月票是从自动售票机上买的。因为售票机只能输入日文的假名或者英文字母,不能输入汉字,所以只能输入拼音了。5月底,和同事去上野玩。因为大家都有月票,于是回来时就买了最便宜的票进站,到了川崎拿着月票出站,也算是一种逃票吧,这样,这张正常情况下应该被收回的车票就留在了我的手里。在我们居住的川崎,除了三条JR线路外,还有一条私铁。我的月票是无法在那里使用的,于是在一个周末,买了一张最便宜的“京急线”车票,进去感受了一把,最后还是回到离出发地最近的一个车站,出来。车票是在站台上拍的,没有合适的地方放,就在手掌里拍了。次日,和同事去横浜。去横浜玩,通常是到樱木町,这是在站台上拍摄的去程车票。回来时又是故伎重演,使用了月票。不过进站还是要买票的。回来通常是从“关内”那个车站上车这次出差还剩下0天左右,于是买了“回数券”。这种票是“买十送一”的。我的车票集我的之夏天篇(下)回来前的倒数第二个周末,一张外出游玩回来的车票。也是在车上拍的,光线不好,有些虚。看看车站名,舞浜,呵呵,自然是从东京迪斯尼乐园回来时的车票啦。回来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送几个同事走,顺便到东京市里转转,回来时就近找了个地铁站,买了张该地铁和私铁“京急线”联程的车票。又是俺的大手作背景了。回家的日子终于又到来了。因为对这里的交通相当熟悉,这次我们去机场没有乘坐昂贵的成田特快,而是买了这样一张票,坐普通车前往。日圆是JR普通小车票的最大面值,从川崎到机场,恰好是这个价格。回家了,真的无比幸福!这时的K字头车,在车票上已经显示为“快速”了。K17那张回家的票,是SS8B不辞劳苦,在我踏上回国的飞机的同一天帮我到北京南站采购的。看到这张票,自然感慨万千。至于回京的K44旅途,可就坎坷多了,不仅没有座位,更不幸的是因为突降暴雨,K44刚走到邢家堡就停下来了,一停两个小时,直到本来K44到达北京站的时间才重新启动,伴着美丽的彩虹向首都奔去。嗯,这组车票是不是有些奇怪了?我们公司集体旅游,7月8日T直奔九江,可惜车票被旅行社的狗东西给收走了;7月10日T回北京,这张票得以辛留。T是11日早晨到达北京西的,那我为何会有中午的的昌平-北京北的车票呢?这个,俺就不多说了,估计多数朋友是猜得到的。此外,那天我们在车上改了主义,在清华园下了车,就近吃吃喝喝,回家休息了。(过了几年,补上吧,这是我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乘坐机车在区间运转的经历,此外的两次,一次是沙城站内的8K,另外一次是北京站内的SS3)T在九江大概没有那么多预留,所以我们的票是南昌-北京西的,背面盖了一个“九江上车”的戳。可恶的南局,还在车票上作烟草广告出差的事情没完没了,所以庐山之游后的那个周末,我又跑回家去了。这次坐的是5。很幸运,下午三点多到达南站,还是买到了软座。RZ虽然有些破旧,但是真的很舒适。此次返京选择的是次,车上人不是很多,坐着很舒适,尽管卫生作的不是太好。此外,记忆尤深的是:这次回家恰好是二七厂参观那天,SS8B送我到北京南买上了5的车票,而回来时,又是SS8B乘L到丰台迎接,本来他要去北京站的,却因为时间尚早,而陪我坐10路电车,然后换乘路电车前往北京站。7月5日~8月7日,第三次到日本出差。基本上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只有焦躁和劳累,所以也没有留下车票的照片。此次行程,从机场到川崎的来回都坐的是普通车,比坐特快要慢半个多小时。当同时也是在这次,我们开始在品川换车而不是最开始按章办事时的东京换车。这样,自己可以少走不少路。我的车票集我的之秋天篇出差回来,过了一周,时值8月中旬,溜回家过周末。周五休了半天假,K回去,4车厢的一号座位,坐的次数可不少。回来时坐了,清华园下车,到车棚,骑上自行车回家,呵呵,很经典的旅程。十一长假,依然要回家歇着。没有提前买票,乘坐的是次,这也是它改走老京包后我第一次乘坐。同行的是我的中学同学及其夫人。北京北买了站台票,上车后有座位,车上补票,10圆。回来不知何故,选择了,好像人巨多,我就没有进入到车厢里,在门口站了一路。10月底,已近深秋。尽管工作很忙,还是歇了半天,在周五下午坐5回家了,这次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软座居然没有了,唉!回程又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我的车票集我的之冬天篇转眼间到了11月,曾经信誓旦旦至少今年再也不去日本了的我,又一次踏上了那段已经熟悉的路程。这次,我们所住的旅馆和以前几次不同,是在川崎市的另外一个区,而且住几天后还要换到另外一个地方。所以就有了下面这几张车票。此次到达住处为武藏小杉。成田特快的加快票买到了品川,准备在这里换乘,不过这次发现,是否多走这么一个区间(3公里吧),“特急券”的票价是一样的。两周后(19号),回家了。出发地到机场的基本票价超过了日圆,所以不是上次那种小车票,而是一个写有到达车站名称的车票。0号,回到北京的次日,俺就和SS8B出去游荡了,丰台站买了这张车票,我们都是第一次到丰西,不知一路走到哪儿了,经过一直坐到了北京南,还好,没有人查票。当然,这一天,还在北京西站买了这样的一张车票,当然只是收藏了,1号我可没有精力拿着它去兜这一圈。又过了一周,依然是回家。此次全程K/8次。1月上旬,家中新买的房子交钥匙了,又是周末回家,看看!本来打算走的,当然是打算上车补票。不料这天的硬座车厢全部征用为运送新兵,我只好立即通知老妈,因为原计划她在南口上!我们坐回了家,有些不爽。返京时坐了一次汽车,时间的确短一些,不过票价也不是火车可以比的。元旦到来了,我30日下午就开始休假,总算把马上要作废的几天年假都处理掉了。此时到火车站买车票已经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了,我在公司附近的代售处买了这张16圆的5次软座。回程坐的是K44,还好,上车后找到了座位。我的车票集春天到来前的冬天年的生活开始了。1月中旬,华中论坛前任版主Amazon前来北京游玩,基本由SS8B全程陪同,而我在15日也随他们一同游览北京西、丰台、北京三个机务段。这天,我们只坐了一次火车,就是这张票。1月下旬,又一次回家。K17超员严重,我坐的是餐车。因为刚刚吃过饭,实在是吃不下,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姐帮我说好话,最后买了餐车服务员一瓶4块钱的啤酒,得以被默许在餐车就座到沙城。这里有个小插曲,两个餐车人员由于彼此都以为对方收了我的钱,所以都快到站了,我还没有付啤酒钱。经过一番不很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主动把钱给了她们。毕竟,她们也都不容易啊!返京又是K44,而且最近几次均坐到了嘉峪关的车,感觉还不错。春节到来了,5、均停运了,在剩下的几个选择(K17的餐车、上车补票和的4小时慢慢归家路)里,我选择了K17,并且把晚饭安排到了餐车上,名正言顺的坐到家。当然硬座车厢很拥挤。这里又有一个插曲:我在列车过了官厅后,开始考虑是否可以从餐车另外一端,也就是RW车下去,毕竟走硬座车,需要挤过整整一节车厢啊!靠近操作间坐着乘警,于是上前搭话,说了想法,乘警同志还在犹豫时,坐在他对面的厨师开火了,把我劈头盖脸一顿批,自然乘警也就不搭话了。又过了一会,列车长从硬座车挤了过来,40多岁的男同志。我抓住机会向他提出了我的想法,他考虑了一下,问我,行李多吗?我只有一个背包,于是他点了点头。列车准点进站,我顺利地从软卧车下了车,坐在那里的厨师似乎仍在忿忿不平……人就是这样复杂,有时候,职位高的、权利大的人反而容易接触与沟通。春节10天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回北京还是一个头疼的事情。过路车肯定是没有座位的,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始发的次。注意,春运时,它居然也涨价了!年1月份,由于多次到北京、北京西看车,而且还有送人、无票乘坐K17等情况,站台票也买了不少。下面的就是其中比较好的几张。而且,“大秦风光”或许也不会再长期出现在北京铁路局的站台票里了。我的车票集Part6新的生活年的春天悄悄走来了,每个人也都迎来了新的生活。从此坐火车不再孤单……当然这次天津之行不是两人而是四人。说到这里,只能深深地对我们尊敬地朋友——SS8B说一声:谢谢!4月16日,北京车迷聚会,我和SS8B因故只陪大家走到了青龙桥,然后两人就折返了。这里要顺便说个消息:青龙桥老站发售地还是硬板票,只备有(L)沿线各到站的票,而我们乘坐的是13点左右的L,终点为北京站,所以车站无法买票,我们上车后补的车票。这车(L/60)以前是包头客运段担当,但是现在改为临河车务段担当,而且列车乘务组名为“铁嫂号”,整体给人的感觉非常好,我会另外发文介绍。无论从表象还是列车员的说法,这车将于不久图定。我的车票全部发完了,也是一个人二十多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吧。再次感谢认真阅读此文的朋友们!==完==.04.0PS:这个“完”意味这以前的积累的车票的总结性贴出,而以后的车票基本上是及时张贴的,也许就多了些旅途故事的描述。年春节 春节,我们本来是计划先回沙城,大年初二再去济源的。可是事情又发生了变化,老婆不得不在年前赶回家去,我们这个春节只好各回各家了。因为事情突然,买票就成了一个难题。我想K肯定是极难买的,于是就跑到北京站去打探临客的情况。今年春运有六对临客途径济源,不过年前只开了四对,均是到成都、重庆北、达州的,所以卧铺票早没有了。等到18号晚上,我去车站排队,排了一个小时才到窗口,K和早没了,K69也没了,K、以及所有白天南下能到郑州的车都问过了,售票员很耐心,一一打给我看,都没有了,最后一咬牙,买了这个最后的选择:一天过去了,19号晚上又去了一次,没有结果;0号,我还在不停的刷着E龙的网页,试图发现突然出现的票额,同时也在翻着转让车票的信息。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啊,终于找到了转让日K的硬卧的信息!打电话过去,居然是代售点,而且说明只收5圆的手续费,不过要我90分钟内过去拿票。我立即乘路赶去拿票,那天真是出奇的顺利,来回均不堵车,而且一直有座位。幸运的拿到了这张车票,就开始考虑怎么处理两张T55了。网上发了转让信息,也有人打电话来询问,但是最后都没有人要,可能他们都是学生吧,听说是软座,问了价钱后都犹豫了。3号晚上,只好又去了一趟北京站,人真的出奇的多!连退票处都拉了警戒线,分批放人进去。退票,只好损失几十大圆了,呵呵!年其中一部分(原文较多) 这次难得连续出了一大把票,发现背面一共就是这4个内容。上周出差去了深圳和上海,本来想争取一下从上海坐RW回来,可是公司的答复是: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规章制度的问题。于是,我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一则,上海到北京的硬卧比较难买,懒得费时,二则既然公司如此对我,那我也不愿意给他节省太多的费用了。所以,只好飞吧。很不幸的是,三个航班都遭遇晚点:ZH晚点65分钟;FM晚点30分钟,MU晚点0分钟。在上海,从浦东机场到住处,还是给公司省了些钱,没有打的,而是坐了SMT和地铁。这个是车票。 -6-91:46上传 下载附件(.15KB) 这个是车票和发票。 接着,发一些行程中的照片吧。正点开车,开车不久,就开始换牌牌了。 赞赏 长按白癜风信息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