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 安吉·绿水青山间的红色回响一张照片、一份报纸、一部村志、一个老院落,平常的物件背后隐藏的是跌宕起伏的红色故事,蕴含着激情澎湃的红色传奇。在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那些往事穿越浩瀚的历史云烟,如雕塑般立体呈现,带来了感动与成长。 7月22日至23日,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县区部联合各县区分社、记者站组成的“红色足迹采访小分队”在先后探访长兴、德清、南浔、吴兴等地后来到安吉,开始了“留住红色记忆·寻访红色足迹”新闻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探寻,感受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年2月至6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执行中共中央发展东南的方向,向浙西敌后进军。期间,我军因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进攻而被迫在天目山地区发起了三次反顽自卫战役。这是新四军军史上一次重要而出色的反顽自卫战役,也在安吉革命史上书写了红色的一页。 地理坐标:梅溪镇 讲述“安吉革命的苗圃和摇篮” 走上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道,首先看到的是刻有“抗日战争浙西重要根据地”的石碑。22日上午,气温高达38摄氏度。采访小分队首先来到了抗日时期浙西重要的根据地——梅溪镇上舍村。 在下朱家自然村76号旧宅、曾经的吴兴县政府旧址,记者看到了当时的《吴兴时报》所使用的印刷机,上面仿佛还染着油墨,边抗战边办报的场景依稀可见。一侧的厢房则是抗战老战士、时任吴兴县政府军事科组长、吴兴县抗日大队上尉大队长郎玉麟的办公室。 “上舍四面环山,山高林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了吴兴、安吉、桐乡、崇德等县的县政府所在地。”村书记朱仁华向记者介绍着村情。 85岁的村民章有勇和81岁的孙志明告诉记者,年至年,吴兴县县立英士初级中学、吴兴县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相继迁入上舍。安吉县政府提出两县联办,在转入原英士中学学生的同时,招收安吉籍学生,改名为“吴兴、安吉二县联立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简称“吴安联中”。 “当时我就读于上舍小学。”孙志明说,他记得一个姓丁的地下党员,在教书之余不忘宣传抗日,经常用白灰在墙面上写下抗日标语,鼓励老百姓拿起武器一起保卫家园。 离开上舍村来到石龙村,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著名林学家陈嵘。抗日战争时期,石龙村人陈嵘利用金陵大学校园收容了数万难民,还为失学青年举办过补习学校…… 石龙村,原名三社村,是原安吉县第一个党支部的所在地。年4月至年5月、年1至6月,当时新成立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即中共安吉县工委(不久后改名为县委)曾两次入住该村。 “年,村里建立有70余人的抗日自卫土枪队。”今年74岁的晓墅中学(现梅溪中学)老教师陈祥和向记者娓娓道来那段全村参与抗日救亡的往事。土枪队搜集失散的枪枝弹药,购买修理土枪,自制檀树大炮,开展军事训练,学习抗日救国道理,夜间组织巡逻放哨,维护社会治安,宣传组织民众抗日救国,发展壮大党组织等。因此,当时的三社村成为了“安吉革命的苗圃和摇篮”。 地理坐标:孝丰镇 传承“永不褪色浙北第一片红” 在孝丰烈士陵园,采访小分队的记者向纪念碑敬献花圈,三鞠躬,表达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无限哀思。 “在天目山(孝丰)地区三次反国民党顽固派自卫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指战员共有多人,能查到姓名的只有人,后来找到遗骸并安葬在这里的只有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只有14岁”……守陵22年的园长黄甲敏早已对这里的一切熟记于心,介绍起来也是信手拈来。 黄甲敏,参过军,当过民警,年到安吉县孝丰革命烈士陵园做起一名守陵人。这22年来,陵园由小变大,如今已经成了环山陵园。去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浮雕墙,重修了阶梯,改造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更是焕然一新。为解决馆藏资料缺少的问题,黄甲敏还沿着当年新四军的足迹,徒步登山,走访民间。 他边擦汗边告诉记者:“革命先烈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为他们守护好陵园,把他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另一边的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里,孝丰小学五年级的小讲解员赵苏蕾和丁昱涵分别向记者介绍了三次反顽战役的具体情况。连贯的讲述让大家看到了革命精神在“00后”的传承,也看到了红色足迹的延续。 沿着省道行进不远就是孝丰镇老石坎村。 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宅,雕梁画檐,古朴典雅。它是浙北地区星星之火燎原的源头、永不褪色的浙北第一片红,它更是这方热土近一个世纪变迁与发展的见证者。 老党员赵国寿告诉记者,90年前,中共党员方铁城,以游方郎中的身份为掩护,来到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老石坎村,并在村里的杨老四家落脚。很快,方铁城发展了杨家三兄弟以及杨福宝、邹美婷、邓宏权等6名党员,成立了浙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年,老石坎村被省民政厅定为革命老区,现在是中共安吉县党史陈列馆、浙北第一党支部旧址? 参观反顽战役纪念馆,两名小新四军讲解员, 地理坐标:天荒坪镇 翘首绿水青山再放红色光彩 高耸的围墙、古朴的门廊,看上去与一般的古建筑没有什么不同,但位于天荒坪镇井村村的“姚家大院”却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红色精神。这座占地1.4万平方米的大院曾经容纳了多名新四军居住,长达5个多月。 90岁老党员姚思仁告诉记者,年2月,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时,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等就住在大院内,同时还驻扎有政治部、供给部等机关。新四军与苏浙军区一、二、三次反顽战役,从这里发出一道道命令,并取得了三次反顽战役的伟大胜利。 现在的“姚家大院”正在修缮,将与相邻的天荒坪电站及藏龙百瀑等景点连成一体,成为安吉绿色风光与“红色旅游”和人文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高品位景区。 不远处就是天荒坪镇余村村。尽管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但一走进余村,入眼一片美景。远处,群山苍翠、竹海摇曳;近旁,草木掩映、溪水潺潺,一派和谐景象。 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转变发展模式的做法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多年来,余村在“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参观了农村数字电影院、文化礼堂、村容村貌等,认真观看了习近平发表“两山”重要思想讲话的珍贵视频资料。 村里人自豪地告诉记者,余村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十多年来矢志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追寻,没有终点。红色走过了昨天,走到了今天,还要沿着红色走向未来。对于余村、对于天荒坪镇、对于安吉、湖州乃至全国来说,我们正在践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们也必将沿着红色足迹,在绿水青山的发展道路上延续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印记再放光彩。 记者手记安且吉兮筑梦路 梁实 七月是红色的,因为有了今天这个日子,熠熠生辉。记着是必须的,行走是快乐的。“留住红色记忆、寻访红色足迹”采访小分队的记者最后一站来到安吉县。 这里总有一些时刻让人们永远铭记: 在孝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了安吉早期党组织活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资料和烈士遗物。 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重要抗日根据地的上舍村,看到了我们的先辈同仁于年在此创办四开《吴兴日报》,用土纸印刷。 石龙村,著名林学家陈嵘的家乡。抗战时期,陈嵘利用金陵大学校园收容了数万人难民。村里有70余人参加抗日自卫土枪队,成了“安吉革命的苗圃和摇篮”。 老石坎村里的一幢不平常的江南旧民居见证了安吉县乃至浙北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的建立和发展。 井村村的“姚家大院”是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时的指挥部,粟裕、谭震林等从这里发出一道命令,取得了三次反顽战役的伟大胜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余村,记者听到看到想到的都是“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的实践。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莫干山麓、苕霅水边留下了红色足迹,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们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一直在湖州大地广为传颂。他们和湖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太湖南岸的身姿。 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一路走来,仅仅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责任克服艰难险阻,为党的新闻事业奉献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我们践行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在“走转改”中了解民情、在“走转改”中贴近群众、在“走转改”中升华自己……唯有此,才能无悔地道出中国梦的真正涵义。 猜你喜欢 南浔现场问诊17个重点建设项目,解决了哪些困难? 湖笔小镇大动作:11个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 洋南村:洁净新村甜了民心 森赫电梯上半年成绩单 7月25-8月5日南浔这些地方停电! 记者:陆晓芬车海芬 摄影:俞乐斌车海芬陆晓芬 主编:黄雅娟 监制:吴秋艳 赞赏 长按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吡美莫司乳膏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