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在各种团圆、相聚的喜庆时刻,大家也在分享各自业已实现的梦想。其实,伴随着国家的强大、这座城市的发展,个人的心愿、梦想一个个“圆”了。一个人的故事,无疑折射了时代的变迁。在这个8天长假里,晚报推出“喜迎十九大——欢度国庆·圆梦时刻”系列报道,晚报记者走近这些人物,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寻找嘉兴的发展印记,精彩展现这个美好的时代。

睡在码头上的老宋:航运事业还有无限可能。

创业者宋海良目前拥有可储存1万吨粉煤灰的储存罐。

国庆节、中秋节、除夕夜……这两年多里,每一个特殊的日子,与宋海良为伴的,都是他的码头、他的船,还有平湖塘。   

平湖塘,对宋海良来讲不啻是“母亲河”。小时候,父亲在平湖塘上手摇橹,挣出一天的工分;步入青年,他成了在平湖塘上跑的“船老大”;不惑之年,他靠着平湖塘挣出一支船队;如今在花甲之年,临着平湖塘,打造出自己的事业版图……   

嘉兴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我们都知道,嘉兴的内河航道总里程、密度均居浙江省首位,而且与京杭大运河及太湖、长江水系“融会贯通”,有“前海后河”的天然优势,是全国少有的最具海河联运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发达的水运网络让嘉兴成为杭嘉湖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才有了“宋海良们”的水运创业史。   

然“天生丽质”,也需后天的养护和发展。因此,亿吨大港、生态航道、内河集装箱码头、样板航区、数字化航道、海河联运……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嘉兴水运建设的大词典。   

回顾嘉兴的水运发展史,可以发现让每一个关键词“落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说发展海河联运,我们不得不正视,嘉兴的内河航道存在“通而不畅、畅而不联”或桥梁节点出现“肠梗阻”等不足之处。   

如何补齐嘉兴内河水运短板,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嘉兴出台了《“十三五”嘉兴内河水运集疏运体系规划》,计划建成总投资约亿元、以“内通畅、外通海、海河并举”为目标的“三横、三纵、一通道、六港区”的内河航道网。   

在“十三五”规划中,浙江将全面启动通往嘉兴港的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工程,改造桥梁40余座,投资约62亿元,项目建成后船舶装载集装箱层数可由2层提高到3层,每只集装箱运输成本可降低约20%,并将进一步提升内河与沿海联动水平。   

“知道嘉兴要改造桥梁,这真是一个大喜讯,以后我们的槽罐船过桥比现在要好多了。”嘉兴水运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影响“宋海良们”的事业发展。   

不仅是水运建设,这些年特别是近5年,嘉兴交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高等级航道网的建设,到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区高架桥时代的来临、城际轨道交通的实现……嘉兴交通的每一步发展,都将成为嘉兴市民幸福生活的基因。

“猛进如潮”,打造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

朱峰说:“潮水每次来都不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汹涌数千年的钱江潮是一种壮观的自然奇观,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特色文化,也是一种日夜奔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大潮的故乡海宁,有许许多多的追潮拍潮人,有许许多多的时代弄潮儿,朱峰只是其中一位。朱峰拍潮10多年,“百拍不厌”,且越拍越觉得拍不够,是因为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拍摄过程中,看到了大潮的壮美,更读懂了大潮的精神,“潮水每次来都不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潮城海宁,因潮而生。东起海宁尖山新区,西至海宁老盐仓的百里钱塘,不仅尽情展现着“碰头潮”、“一线潮”和“回头潮”这些不同形态的壮观景象,绽放海宁潮的别样魅力,还带动了海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孕育了奋斗进取、敢为人先的海宁精神。   

朱峰镜头里的海宁潮,见证了百里钱塘的巨大变迁,也见证了海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过去,由于交通有限、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有限、景点开发有限等种种原因,海宁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海宁人充分发扬“猛进如潮”的精神,强力推进旅游开发,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高档酒店等一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在盐官景区投入使用,盐官观潮景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过去“一日游”变成“两日游”甚至“多日游”,带动了海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沿江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百里钱塘上的乡村旅游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沿着今天的百里钱塘,从起潮的海宁尖山一路向西,除了“一潮三看赏四景”,你一定还会迷恋于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的尖山(黄湾)乡村游,迷恋于最近很火的省级3A景区海宁丁桥梁家墩的乡村游……   

近年来,海宁以潮为媒推介旅游,通过举办潮博会、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形成了“江潮”、“钱潮”、“人潮”、“时尚潮”、“经济潮”、“文化潮”等诸多大潮在潮乡大地“潮潮澎湃,相互激荡”的景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   

海宁旅游业是嘉兴全市“猛进如潮”发展旅游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我市各地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不断推进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景区体系,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取得了喜人的累累硕果。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8%和25.4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现了“十三五”嘉兴旅游的良好开局。   

面对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充分发扬“猛进如潮”的奋斗精神,我们定能早日将嘉兴打造成“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乌镇有了“腔调”,老戏骨圆了梦

10月1日,乌镇修真观古戏台,81岁的老戏骨屈娟如在这里唱了10多年的花鼓戏,每个国庆节她都在这里度过。她说只要嗓子还能发声,就会一直唱下去。

10月1日,下了很多天雨的嘉兴终于放晴,上午9点之后,乌镇景区渐渐开始热闹起来,伴着洒下的阳光,乌镇修真观的古戏台上好戏开场。   游客们在古戏台下流连,听着81岁的老戏骨屈娟如唱着花鼓戏,当咿咿呀呀的腔调从戏台上飘出,乌镇的风情古韵似乎在这一刻全溢了出来。   屈娟如说,她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和唱戏无缘了,没想到临老还有机会唱起心爱的花鼓戏,是乌镇让她圆了儿时的梦。   屈娟如和乌镇因为花鼓戏结缘,乌镇让她圆了梦,她也让乌镇更有“腔调”。   当然,乌镇的“腔调”不止花鼓戏,有着年建镇史的乌镇,千年文脉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的乌镇,在现代生活中遗世独立,仿佛一颗活化石。   走在雨后初晴的石板路上,让人流连的除了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之外,还有各种古早味,染布的、编竹篾的、做虎头鞋的……这些老人、老物、老技艺,都成了乌镇特有的“腔调”。   这些“腔调”是乌镇保护与开发的结果,如今在乌镇保留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30多项,包含了民俗、传统体育、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多个类型。比如乌镇景区恢复了三白酒制作、姑嫂饼制作等传统文化活动,将它们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四方游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的非遗都逐渐陷入衰败甚至消亡的境地,在乌镇景区开放之初,开发者除了对建筑进行修旧如旧之外,更在努力创造一种流淌的文化传承。乌镇保留下来的众多非遗,既是宝贵的财富,也让乌镇多了一份责任。   乌镇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在进行挖掘传承和创新开发。   在对桐乡桑蚕文化进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乌镇景区不单对传统作坊“益大丝号”进行了修缮、恢复,还寻找到了技艺传承人,聘请他们来景区制作,并积极培养继承者。此外,在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中,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安·汉密尔顿创作了大型装置作品《唧唧复唧唧》,将桑蚕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   这让我们联想到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对于乌镇的保护与开发,也正是基于此而衍生的共生思想。这其中,既有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共生,也有草根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共生,还有旅游资源挖掘与生态保护的共生。   正是这种共生思想的贯彻始终,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乌镇。让来乌镇旅游的游客除了能够欣赏到美景,还能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承载的记忆,看到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4年前,乌镇的共生体系中加入了一个新元素,那就是互联网,它的加入,为这个千年古镇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于是,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让这个小镇发生了深入肌理的变化。如今,如果让我们的思想穿越千年,感受这座古镇的变迁,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

积小梦成大梦,家家“花开月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国庆欢聚一堂。

今年的中秋撞上了国庆,让这个“悠长假期”飘出了浓浓的团圆味。赵君梅一家按照以往的“老规矩”,又在这个中秋节前夕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一大家子三十几口人相约看美术展览,品中秋家宴,让外人看了好生羡慕。 

记者了解到,赵君梅一家保持每逢节日必聚会的传统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夫妻互敬爱,兄弟互相挺,家事共商量,和睦共相处,家和万事兴,家庭有温馨,这些都是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 

赵君梅的大女儿孙秀琳说:“我们家其实很普通、很平凡,只是大家做了该做的一切,之所以有今天,关键在于我们家有一个好的家风。”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也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族成员“三观”的基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如孙家长女所言,孙家其实很普通、很平凡,但孙家人知道,“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的,一家人相处,就得互相支撑,人人为大家庭的凝聚力而努力,家庭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家庭就会和睦幸福。   

古人有云: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家庭成员同心同德,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家庭的稳定幸福,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孙家人几十年如一日,相亲相爱,在成就优秀家风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家族里的下一代。   

孙家是我市一户既平凡又有特色的大家庭,也是众多幸福和谐家庭的代表,家族里的每名成员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当代嘉兴人“勤善和美”的价值观。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寄寓着华夏儿女团圆的幸福。每个人只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幸福团圆梦。积小梦成大梦,全中国的幸福团圆梦想汇集在一起,就一定会凝聚成伟大的民族复兴梦。中秋佳节,祝愿家家都能“花开月圆”。

人才生态最优市,“李之杰们”嘉兴圆梦

“成长不仅有眼前的课本,还有爱和体验。”猪猪星球学院院长李之杰说。

因为猪猪星球学院院长的身份,李之杰被戏称为没有胡子的“邓布利多”。毫无疑问,和邓布利多教授一样,李之杰是个独具天赋、拥有绝佳洞察力、睿智的人。   

第一次到海盐考察青莲集团的猪猪星球项目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博物馆虽然造好了,但还是一个毛坯。然而,走过了全世界各种各样博物馆的李之杰,完全被眼前这个占地平方米、拥有完美采光和绝佳天井以及层高的建筑物吸引住了。“我的眼前好像一下子就有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博物馆画面。”在李之杰看来,尽管海盐名不见经传,猪猪星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从生猪养殖到文创产业的转型,以及不谋而合的教育理念让他瞬间动了心。   

“原来公司一个前辈的就业观对我的职业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说35岁前,全国各地随便跑,哪里有梦往哪儿追。”筹建全国首个地方猪文化博物馆,把所学所长应用其中,对而立之年的李之杰来说几乎是一个量身定做的机会。   

不仅仅是一个李之杰。青莲公司开出了万元年薪招募博克曼项目事业合伙人,并同期招募名猪猪星球梦想合伙人,用“创新、极致、开放、平等”的价值观,立志打造全球最具创新的肉食产业新商业体,实现整个产业链层次的提升。   

不仅仅是一个青莲。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频词”。多年来,嘉兴重视引进和培育人才的行动从未间断。   

近年来,随着嘉兴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处于全省前列。“不拘一格降人才”,嘉兴筑巢引凤,连出重拳。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史上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关于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堪称我市人才工作最为集成的体系设计。   

未来,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高级人才和基础人才都将到嘉兴“圆梦”,而分层分类的人才“金字塔”结构必将爆发人才红利,为嘉兴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

城市有机更新,也更新了南湖人的家园梦

70岁的沈乃真生于南湖边长于南湖边,见证了南湖的嬗变和城市的变迁。

国庆佳节,今年已经70岁的沈乃真漫步在纺工路与南溪路交叉口的北段,心中怀着无限憧憬。自从4年前搬进新居后,沈乃真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走走逛逛,看着拓宽后的纺工路,心里感叹:嘉兴城市变化真大!   

从小在西南湖畔长大,从自己结婚、生子,到儿子结婚、生子,沈乃真几乎未离开过南湖。现在也一样,沈乃真从自己住的银柳坊步行到南湖湖滨,只需要10分钟时间,儿子住的农翔苑,离南湖也很近。   

从西南湖畔爷爷自建的木房,到南堰12平方米的婚房和单位1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到毛纺新村的两室一厅,再到儿子一家现在住的农翔苑多平方米亮堂堂的新房,沈乃真在这大半个世纪里经历了数次搬家。其中,拿到农翔苑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最为激动。   

南湖湖滨区块征迁启动至今已有10年。年,南湖湖滨区块一期启动征迁;年,湖滨二期启动征迁。当年绢纺新村、毛纺新村的千余户居民,对那时征迁的场景记忆犹新:每个楼道都张贴了整幢楼被征收人的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坐落、产权人姓名、产权证号、建成年份、建筑面积等,邻居们碰面时谈论的都是摇号抽签的事,脸上都洋溢着欢喜:马上就有新房子住了!   

南湖湖滨片区位于南湖东岸,东至纺工路和泾水桥港,南至凌公塘,北临平湖塘,占据了约1/3的南湖岸线,总面积约亩。根据规划,这一片区将建设成为南湖东岸的重要旅游景点和城市功能节点,以特色旅游、体验式休闲、创意文化及城市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城市是个有生命的机体,城市的有机更新,是城市机体的一次大换血,现代化新鲜血液的输入,使老城区由内而外焕发出青春活力。在一次次的有机更新中,嘉兴老城区的容颜更靓丽、交通更通畅了:南湖大桥在柔和的南湖水上架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桥梁,更彰显了南湖的大气;改建的梅湾街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韵味,同时又增添了时尚的气息;湖滨一期区块改建成了公共休闲绿地,沿湖景观给南湖披上了新装,迎接着八方来客……   

城市的有机更新,保存了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乡城市风貌,重塑了嘉兴南湖中心城区,也更新了无数南湖老城区居民的家园梦。沈乃真家居住条件的进步,正是嘉兴无数老城区居民家变化的缩影。近年来,子城广场片区、杉青闸片区、文生修道院片区等相继启动征迁,无数老城区居民乘着征迁的东风,改善了居住条件。   

嘉兴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一直在迈进,《嘉兴市城市有机更新总体规划》也已于年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嘉兴城市的明天会更美,百姓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幸福。

农民转产转业,“转”出水乡的美丽经济

陆芳艳家当年的猪舍已摇身一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家庭农场。

周根荣曾是新丰镇竹林村的养猪大户,年带头退养生猪。4年多来,他家通过转产转业种植苗木、经营家庭农场,营造了一方四季花开、生态休闲的所在,当年的环境污染者摇身一变成了环境的美化者。

“以前环境污染那么严重,是该换种发展方式了。”对于家庭经营的转型,周根荣的儿子、儿媳出了不少点子,儿媳陆芳艳甚至辞掉了外企的工作,一头扎进了家庭农场的经营和管理中。儿子和儿媳用时尚、新潮、绿色不断扮靓森荣花苑,目前,森荣花苑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景观区”。

农民不养猪,天地也很大。年以来,新丰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苗补助和土地流转等方面都出台了专门政策,还在项目申报和技术指导上为农户提供帮助,全力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经过数年的转产转业,现在生态环保的种植业已渐渐取代了过去养殖业的“江湖地位”,各种家庭农场在新丰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新丰镇全镇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达到家,4年来全镇10个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已转产发展种养户户,种养面积达到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7.7%。

污染环境的养殖业消退了,再加上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等工作,许多曾经的养猪户转身从事生态农业,小村庄的绿水青山、清新空气回来了,还成了城里人稀罕的“宝贝”,形势所逼下的一转身竟然“转”出了新天地!

去年,浙江农民再次蝉联“创富状元”,已连续领跑全国32年。而据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住户抽样调查,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全省平均的元还高出了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收入提高,不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的。像竹林村,周根荣等农民的转产转业,不仅带来了一方的美丽——小村庄的臭味消失了,绿化多了,“大农村”变成了“大公园”;更有一方的富饶——来村里四处走走看看、吃点农家菜,已经成为很多城里人休闲的新选择,而这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提升了经济收入。

“虽然投资的周期比以前长了,但这份事业是长久的,对后辈是没有危害的。”陆芳艳的话,说的正是这个理。

一个红娘见证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全市的单身男女只要有感情方面的困扰,都可以通过“耿阿姨信箱”与耿锦华交流。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梦想,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承诺,是一辈子的坚持。

以梦为马,人生才能处处开出鲜花。

年出生的耿锦华虽然已经年逾六十,但她并没有让已经退休的自己闲下来,而是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为禾城单身男女牵线这件事上。在她的日记本上,有一个数字在不断地被改写,目前,经她介绍并成功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数已经有43对,而她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对。

10月6日,小夫妻浩远和婷婷专程前往耿锦华所在的格林社区,为自己的媒人送上了佳节的诚挚问候。

年出生的浩远和年出生的婷婷,是年1月举办的婚礼,耿锦华也应邀参加。而为两人牵线是在年,当时,两人都已算得上是“大龄青年”,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爱,他们感恩缘分,更感恩为他们牵起红线的媒人耿锦华。

浩远是一个东北汉子,性格直率,有担当;婷婷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嘉兴女孩,温柔似水,贤惠善良。地缘的差异让他们花了一定的时间去磨合,但如今幸福的齿轮已为他们的生活留下了深深浅浅的专属印记。

这个“超级长假”,耿阿姨依旧忙碌在“牵线一线”。她说,在这几年的牵线过程中,她发现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早几年,很多单身男女及其家长往往会将一个重要的要求挂在嘴边——“对方必须是嘉兴人”,有的甚至还会特别备注“最好是南湖区人”等;而现在,无论是单身男女还是他们的家长,对于对象是哪里人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做要求了,思想越来越开放,因此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居民幸福地成了“嘉兴女婿”或者“嘉兴媳妇”,这座城市给了他们莫大的包容度和归属感。

嘉兴的实力、活力和魅力,也许正在于它参差多态、各具特色、兼容并蓄。而这些年,嘉兴的发展更是大步向前,随着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等,城市的吸引力、包容度也日益提升。当代的嘉兴人,正在大力践行“勤善和美”的共同价值观;如今的嘉兴,也正朝着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稳步迈进……

南湖晚报









































白癜风治疗偏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ms/13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