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丰镇市 >印象丰镇
时间:2017/10/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丰镇是内蒙古的南大门,位于晋、冀、蒙三省交汇处。清代以前无行政建制,多为少数民族游牧地,隶属大同府管辖,北魏时为京畿地。清雍正十三年(年)设置丰川卫和镇宁所建制。乾隆十五年(年)改设丰镇厅。丰镇东、西、北三面环山,海拔米到米,植被覆盖率40%,地下水资源丰富,是理想的宜居城市。

丰镇历史上有三次大的机遇。其一,年平绥(京包)铁路通车至丰镇,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料价陡涨,路款未充”而工程暂停,丰镇站成为平绥铁路的临时终点站,丰镇一跃成为内地连接蒙古草原的商埠中枢,和归绥(呼和浩特)包头并称绥远三大商贸重镇。京、津、晋、冀等地客商巨贾纷至沓来,丰镇盛极一时,成为塞外的皮毛、牲畜、粮油集散地。丰镇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晋商文化的结合地带。其二,年丰镇解放,一度为绥远省党政军驻地,成为绥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丰镇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三,年丰镇撤县设市,使塞外古镇焕发了新的青春,正如丰镇本土作家王福堂先生《丰镇赋》云“撤县设市,如得甘霖”。

丰镇月饼

历史久远,经济繁荣,必然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丰镇山清水秀,深井矿泉水偏硅酸、锶的含量都非常高。无污染的特级小麦,压榨的胡麻油。胡麻油又名亚麻籽油,能降低血脂,北方人吃鱼少,鱼的很多营养元素胡麻油都有,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的专家大力推荐食用胡麻油。水、面、油三大原料,再配上绵白糖、冰糖、蜂蜜这些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优质辅料是保证丰镇月饼的内在条件,加之采用多年历史传统烘焙工艺的外部条件,加工的丰镇月饼色泽鲜艳,香酥可口,回味悠长。丰镇月饼和炸糕、莜面等地方名吃一样,还有抗饥耐饿的特点,吃上两个月饼,干大半天活儿也不觉得饿,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小的时候,有个邻居献了血,有关方面奖励他月饼、鸡蛋、红糖,月饼的营养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在中秋节前夕,丰镇家家忙着打月饼,有的家自己烙,大部分家雇饼匠打,饼匠用自己垒的有上下火的烘炉。打好的月饼冷却后放在瓷坛里,再放一两个槟果于坛中,能保存很长时间,甚至能存放到年关,吃时依然潮润可口,果味醇香。打好的月饼还要馈赠亲友,相互品尝。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下乡劳动正赶上过中秋节,晚上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水饺,房东大娘又送我一个月饼,我舍不得吃放在衣服口袋里,衣服口袋印了一个大油印子,一直洗不掉。如果说奶制品是成吉思汗军粮的话,那么月饼则是劳动人民的上好干粮。丰镇月饼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月饼和各类瓜果及赏月的习俗。是夜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家家要摆供桌,摆放着切好的西瓜,洗净的水果和各种月饼,必有一个大月光(即三斤至五斤面粉特制的大月饼)。全家团圆,饮酒赏月,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八月十五云遮月,那么和正月十五雪打灯一样,都是好兆头,预示着来年的大丰收。

从北山石到墨玉石

北山,史称留云山,位于丰镇城北方,石料资源丰富,在困难年代是穷苦百姓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凡穷苦百姓,不分学历,不分出身(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可以说不需一切繁文缛节和人情后门,对于聊无生计的人们只需出卖苦力,将大石块打碎为小石子即可赚钱维持生计。我的大舅和二舅都是此行中人,大舅没文化没技术从事此业,二舅是大右派别无选择。每天一大早带着干粮出工,晚上太阳落山后回家。无论是严寒的冬日,还是酷暑的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打碎后的石子被运往铁路沿线做铺垫铁轨的路基石。当时可不存在欠款一说,民风淳朴,一手交石头一手领钱。感谢大自然造化了北山,感谢先人修建了京包铁路,从而养育了一大批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现在打石头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事物已不复存在,仅成为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然而又有新的石头机缘惠及百姓。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丰镇黑墨玉石声名鹊起,逐渐走俏各大城市建材市场,甚至漂洋过海,在很多国家都占有一席之地。墨玉石的学名是辉绿岩,它耐磨,抗压,耐腐蚀,光泽度好,可以用于装修。制作的影雕更值钱,因墨玉石致富的老板也愈来愈多。从当年靠打石头谋生,到如今卖墨玉石发财,仅仅几十年,真乃天壤之别。

塞上电都

丰镇电厂是丰镇的龙头企业,承担着首都北京1/4的电力供应,有着辉煌的历史。它是自治区首次自行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的特大型火力发电厂。年破土动工,年第一台机组投产运行。

丰镇交通便捷,地下水资源丰富,紧邻准格尔煤田和大同煤矿,这些都为兴建电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镇电厂对丰镇的经济举足轻重,在税收、就业等方面为丰镇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丰镇被誉为“塞上电都”。

南阁与丰镇一中

清道光十四年(年)丰镇拓城,老爷庙的玉皇、三清、三官和观音阁拆迁,旧址改建牌坊,下修三元桥,桥上修接官厅,衙署至南门成为官道,供奉的神佛移到南阁上。现今的南阁保持了始建的原样。观其正门楼刻字“肇丰”,落款为“甲子年秋建”,当是同治三年(年)维修的。南阁就是丰镇古城的南门,它上层供奉玉皇、三清、三观和观音。南阁与已毁的东阁、西阁都是丰镇的精美古建筑。年9月16日是丰镇人民灾难的日子,日本侵略者曾用重炮在飞机的掩护下轰击丰镇南门,守城军民坚守一天一夜,翌日中午沦陷。日军除把守城的军民打死外,将78名将士全部搜捕残暴枪杀,这是日本侵略者的又一滔天罪行。现在南阁已列为丰镇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年4月丰镇市人民政府将南阁公布为第二批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丰镇市人民政府利用修建大准铁路工程所拨文物保护维修费,与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维修中心联合对金龙大王庙、灵岩寺、南阁三处古建筑进行了维修。维修工程历时余天,于当年7月20日竣工并举行了竣工典礼暨文物展览。

现存于丰镇一中校园内的南阁是一中的象征(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年7月1日,丰镇第一所中学正式成立,校名定为绥蒙中学,校址设在原南门小学内,丰镇市长兼第一任校长。不久校址迁到南阁西面的正觉寺,将寺庙正殿和东西偏殿的神像拆除,辟做教室。期间几次易名,年秋改为现在的丰镇第一中学。我是丰中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母校往事,历历在目。年为了纪念母校成立41周年,旅居呼和浩特校友聚会纪念,我是活动筹备组成员。曾任丰中校长,后任内蒙古师大校长的冀丕扬先生出席,时任丰中校长付燕生等校领导应邀出席。参会的都是学长,我是当时最年轻的。年在母校成立50周年时,旅呼校友自发赞助捐款并派代表送回母校,我积极参与。6年7月18日《内蒙古日报》发表我为纪念母校成立60周年所作诗歌。年是母校70华诞,作拙诗一首,献给母校和老师们。

南阁情思

为母校--丰镇一中70华诞而作

巍巍薛刚山,悠悠古边城。

北魏京畿地,大漠史无痕。

商埠旱码头,昌盛尽繁荣。

西口桥头堡,塞北南大门。

回首忆岁月,南阁响钟声。

风华正茂时,育花是园丁。

名师荆山玉,举杯谢慧恩。

桃李灵蛇珠,同学少年情。

十年能树木,百年方树人。

德智体美劳,工农商学兵。

丈夫志四海,华诞七十春。

复兴中国梦,壮志展鲲鹏。

丰川诗社

丰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5年由退居二线老同志中的诗词爱好者组建了丰川诗社并创办了诗刊《丰川诗苑》。几年来诗社同仁走出了一条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子,经常邀请区内外大家举办讲座,也不断派员外出参加改稿会,联谊笔会等。与全国全区诗词界联系颇多,《丰川诗苑》发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区内各地。为了普及和培养人才还开展了诗词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发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刊。诗苑开辟的栏目也很新颖,如“小荷尖角”体现了培养新人的真知灼见。如“海内知己”联系并发表了旅外丰镇籍人士的作品。几年来诗社硕果累累,贾来天、宋振儒、张勇先生的诗词合集《三友吟》荣获乌兰察布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王福堂先生的长篇巨著《魂断古镇》荣获年乌兰察布市“五个一工程奖”。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人刘征,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内蒙古诗词学会原会长谭博文,著名诗人贾漫等区内外泰斗名家先后为诗社题词、作诗、赠书,熠熠生辉。丰川诗社年被评为自治区级“诗教先进单位”。一个县级诗社能搞到如此红火,实属不易,可喜可贺。丰川诗社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丰镇的文化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才资源。作诗一首,是为结束语:

丰川古镇沐春光,词客诗家聚薛刚。

雅集兰亭今若续,东河曲水好流觞。

作者:丁少辉,祖籍山东,丰镇生人,公务员退休。现为内蒙古诗词学会顾问,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消费者协会理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ly/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