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发表过丰镇一些古地名的今昔对照,陆续又搜集到几处,不吐不快,愿与读者共享,因这是我们丰镇的文化资源。丰镇一带在历史上一度是农耕民族的辖地,如汉朝、唐朝和明朝前期等。草原民族曾在这里长期休养生息,古代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是一块风水宝地。史籍上留下一些记载,与丰镇有关,只不过现代人对此陌生了。 1.牛心山 现代人讹传为牛青山,在明代史料中有之,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宏赐堡图说》载:“边外牛心山等处,皆酋首顺义王等部落驻牧”(见附图1)。 附图1:国家馆藏珍本、万历年间绘制的《宣大山西三镇图说》绢本,宏赐堡北面有牛心山,即丰镇境内的牛青山。 附图2:明初《太原到甘肃驿铺图》标有今丰镇牛心山 在清代仍称牛心山,定为丰镇八景之“牛心独秀”,位于今红砂坝镇丰乐窑附近。年出版的《丰镇县志》载:“(北魏)青牛山疑即我县牛青山”。牛青山是老百姓口语中“牛心山”的谐音,而北魏时期的青牛山无论如何考证也不在今丰镇境内。北魏时的青牛山距蟠羊山不远,蟠羊山即今凉城县三苏木乡北部的洞金山,属蛮汗山区。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北魏时恒州参合郡治在今岱海北部七里,北魏登国十年(公元年)的参合陂大战,就发生在今岱海北部,拓拔珪在初冬一个清晨率军从蟠羊山冲下来,后燕军从睡梦中惊醒,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踩破岱海的冰淹死不少,几乎全军覆灭,慕容宝只率三千人逃走,被俘五万人,均被拓拔珪杀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杀俘事件。慕容垂率后燕军来到战场,见后燕军尸横遍野,“三军恸哭”,他们埋葬了同伴的遗体,慕容垂至此吐血病倒。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凉城县索岱沟南部修水库时,发现了好几坑骨骸,每坑约有七百具完整的人骨,骨头上有砍斫的痕迹,能与史料记载对应上。从《魏书》记载来看,北魏皇帝北巡,从平城西北行,先到豺山宫(在今凉城县南部),后到青牛山,再赴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大土城)或武要北原(今灰腾席勒),青牛山的位置在凉城县境的可能性极大。把蟠羊山说成是在丰镇境内(今元山子乡南部)的大盘梁(见《丰镇厅志·卷二》),更无实据。 史志工作者对地望的考证,必须有证据,拍脑门作结论,大多不可靠。如果扭曲史料而为现实服务,哪有失史志工作者的传统风骨。 2.平山、大虫岭 顾名思义,平山意味着山顶平坦。《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拒墙堡图说》载:“边外平山、大虫岭等处,俱酋首歹成台吉、耳六蛇进等部落驻牧。”拒墙堡在今丰镇电厂西南,今属大同新荣区,最初称宣宁堡,嘉靖中期二边筑成后,改名拒(羌)墙堡,堡北三百米即是二边。与该堡对应的平山,即是今丰镇市红砂坝镇西边墙一带的山体,地图上也称“平顶山”,东西长十一华里,山顶平旷,土脉肥厚。山上有东边墙、西边墙、八号、六号和乱营子等自然村。明代前期的大边从山顶经过,从东至西有三个墩台,即黑山墩、石泉墩和平山墩,而平山墩仍属大同前卫辖。据《明实录》记载,正德六年六月初九,雷震大同后卫石泉墩,击死墩军三名,即此,石泉墩位于今西边墙村东侧。在清代,这道山线称“大坝山”。 附图3:《宣大山西三镇图说》绢本上部标示的平山和大虫岭 大虫岭在何处?困惑了好几年。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找到了依据,大虫岭在平山稍东,即平山迤东有一道喇嘛沟,过了沟即是九龙湾水库南部的“大板山”,明代称“大蟲嶺”。 3.彊阴县 汉朝在今凉城县东设立过“彊阴县”,县治在今天成乡西古城,今左云县北部的那道山脉在汉代称阴山,彊阴县的名称与此有关,今丰镇市西部属彊阴县辖。“彊”与“强”同,当地史料都写成“疆阴县”,掺上土是不对的,读者看了莫名其妙。 4.银瓮口 《大金国志·卷七》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里,尽沙漠无人之境。”可敦城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部,猫儿庄在今丰镇市大庄科,笔者一度认为银瓮口在猫儿庄附近,即隆盛庄一带的威宁口。还有一些学者、专家的认识也不一致,有的认为银瓮口即是辽金时的乌咄口,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北武川县哈拉少乡黑牛沟(见《辽代从西域到燕京的丝绸之路》,厦门大学,周运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太原到甘肃驿铺图》,标明银瓮口在古丰州城东北方向,在今呼和浩特东北大青山中,当时有一条通往漠北的路,明朝时人们还知道银瓮口的确切位置。 附图4:明代洪武年间驿铺图上标有银瓮口 笔者学识有限,敬请读者提出问题,不吝赐教,共同提高,为家乡文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此感谢提供资料的文友。 作者:吴宏世,年出生,年参加工作,丰镇啤酒厂退休员工,喜爱文史。现住丰镇新区大西滩。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