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政治影响和历史地位都无可替代的伟大女性,她的一生大都生活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死后葬在今大同市新荣区方山永固陵内。

历史的楼阁,是用历史人物撑起来的。历史人物,只有明君和忠臣,是不全面的,是无法还原历史真面目的。北魏时期的乱臣贼子,有三个代表人物,必须“载入史册”。而宗爱在他们三个中,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另外两个是分别是北魏中期的乙浑和后期的元叉。

宗爱是个宦官,宦官是封建社会的一例畸形产物,但这样一个被所有人无法正眼相看的门类,却常常可以做一种超乎常规的梦。原因有三,一是可以及距离接触权贵,甚至是接触皇上;二是可以进出内室,与后宫嫔妃们搭上话;三是他们非男非女的特质,性格、欲望与做人方式的变异。宗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第四章祸起萧墙

第二节柳暗花明

拓跋余是北魏王朝任期最短的皇帝,短到历史上没有给他留下帝号,只能称他为安南王。拓跋余一当上皇帝,就封宗爱为冯翊王、大司马、大将军和太师,几乎把所有的军政大权一股脑儿全给了他。拓跋余明白,没有宗爱,他恐怕连个王爷也当不上,此时的宗爱只要愿意,他自己就可以做这个皇帝,所有把这些都给了宗爱,那些必然的。

拓跋焘之死,吓傻了皇后赫连氏。宗爱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么,赫连氏是能够猜到的,有些甚至是她亲眼看到的。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拓跋焘被害死,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她无力回天,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平日里皇上宠爱冯昭仪,冷落了她,可冯昭仪待她非常尊重,每日必来看望,与她消遣聊天,对冯昭仪她恨不起来。皇帝一死,冯昭仪不再来看望她,赫连氏感到非常害怕,这种害怕让她心里没底,宗爱就此罢手,还是要赶尽杀绝?她被宗爱利用之后,下场究竟如何?这些她都无法想象。这一天,宗爱大摇大摆地来到皇后赫连氏的宫殿,既不跪礼,也不鞠躬,直接坐下,用尖尖的嗓音说:“太后,太武帝已不在了,您的安全就全靠我宗爱了,知道吗?”

赫连氏战战兢兢地说:“有劳将军了。”

宗爱说:“保护先帝的皇后,是我的职责所在。只是有许多事情,太后要给我些方便才好,不然我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赫连氏:“你要我怎样?”拓跋余登基后,赫连氏自然成为太后,但是她一点太后的感觉也没有找到。

“太后,臣不会为难太后,你只要发个懿旨,将那几位平时喜欢与臣作对的大臣请过来议事,其他的事就不劳太后费心了。”

“你又要……”赫连氏一听,非常紧张,就像嗓子眼里卡了一根儿刺根刺,上不来,也下不去。

“太后放心,臣做事全都是为了太后您的太平,为了大魏江山。”

赫连氏面对宗爱,没有任何的招数。她明白宗爱想要干什么,她更明白宗爱这么干,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但是她只能按照宗爱的意思做,否则自己眼下就难以自保。

大臣兰延、和匹、薛提,被皇后宣进宫来,他们几位平日里在朝堂上是耿耿忠臣,敢于直言,维护国体,对宗爱所为是恨之入骨。皇后宣见他们,正是他们与皇后报告实情、报答皇恩的时机。但是他们对宗爱的奸诈估计得不够,加上打心里就瞧不起这个阉人,所以当他们几个来到皇后宫里时,立刻就被埋伏好的刀斧手杀得血肉模糊。

拓跋余重用宗爱,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投其所好,既是报恩于他,同时也是害了他,因为这样做就直接把宗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宗爱矫诏,滥杀无辜,清理异己,满朝文武提起他,没有一个不恨得咬牙切齿。拓跋余了解宗爱,以前与宗爱私下交往不少,对宗爱的为人知道得比较多。他怕宗爱,也恨宗爱,更希望宗爱早早死去,他目睹了宗爱的阴险狡诈和残酷冷漠。宗爱把拓跋余推上来,并非为了拓跋余,而是为了自己独霸皇权当“太上皇”,这一点拓跋余更加明白。拓跋余当皇帝也许没本事,当小人不比宗爱差多少,所以宗爱的所作所为,都在拓跋余的预想之中。同样一个道理,宗爱也很了解拓跋余,拓跋余虽然给了他最多最大的权力,但一定不是出于真心,一定是想先稳住他,然后再暗中行事。况且他已经发现这个新皇帝在秘密地发展自己的眼线。对此,宗爱感到不安,更感到后悔,这步棋算是走错了。宗爱暗自下了决心,既然是走错了路,趁自己位高权重,干脆将错就错,重新洗牌也不迟。

一天晚上,宗爱秘密安排杀手在拓跋余出宫去郊外东庙祭拜时,把他杀了。拓跋余在皇位上只坐了3天。

宗爱的核心圈子里有个人叫刘尼,刘尼的父亲在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做过将军,刘尼本人也是一身的本事,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他却跟错了人。宗爱做过许多坏事,刘尼都看得一清二楚。现在刘尼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也不能再助纣为虐了,觉得再这样下去,他会跟宗爱一样成为千人恨万人骂的罪人。但是他虽然良心发现,却知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他一直在想怎么做才能为自己赎罪。必须等待一个机会,才能反戈一击,将功赎罪。此时宗爱连杀了两个皇帝,他不能再等了,他觉得机会来了,他要去找一个人,他知道此人一定能够力挽狂澜。

深夜,刘尼冒然敲开了步六孤丽的家门。

步六孤丽是太武帝最信得过的一位将军,多次战役中建功立业,在朝廷里很有威信,而且此人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是一位能成大事的将军。步六孤丽多次随太武帝出征,对伴驾的皇孙拓跋濬也是非常喜欢,还有几分敬重。步六孤丽此时对宗爱早已恨得牙根发痒。他与几个性情相投的大臣密议,如何才能铲除宗爱。同时他也觉得皇孙拓跋濬最有危险,可是手下人却不知道拓跋濬的下落,于是他秘密拜见了一次冯昭仪。他知道冯昭仪平时最关照皇孙拓跋濬,拓跋濬的事儿,昭仪一定知道。冯昭仪把濬儿藏起来之后,一直盼着能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商量,如何搭救皇孙。步六孤来见,让昭仪喜出望外。知道情况后,步六孤丽松了口气。他秘密派人暗中保护皇孙,告诉昭仪安下心来,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刘尼见着步六孤丽,把早已憋着要说的话全都告诉了他,而且说宗爱等人此时正在东庙,估计夜里不会再转移。步六孤丽判断,刘尼所说不会有假。他召集几个重臣,仔细分析了眼下的形势,认为当下必须用釜底抽薪之计,立即让皇孙拓跋濬秘密登基,这是最最重要的。刻不容缓,步六孤丽安排殿中尚书源贺与尚书长孙谒侯去控制禁军,把守各个城门,防止宗爱忽然进宫来。他和刘尼立即到拓跋濬藏匿的地方,来不及与常氏、冯女细说,只吩咐他们情况危急,不可泄露半点消息,就把睡梦中的拓跋濬叫醒与步六孤丽将军同乘一匹马,悄然进宫。而刘尼则与源贺、长孙谒侯带人悄然潜入东庙。

刚刚杀死了拓跋余的宗爱,认为已大功告成,没出现任何意外,只等着下一步去做皇帝了。于是他们在东庙摆上了酒席,吃喝起来。酒席散去,宗爱忽然觉得身心疲惫,于是在长老给自己让出的房间内倒头便睡,不一会儿竟打起鼾来。后半夜,随行人员酒足饭饱都已渐入梦乡,卫兵也都在打瞌睡。源贺、长孙谒侯的人几下杀死了卫兵,把宗爱等人入住的房间死死地包围了。此时,刘尼忽然大声喊道:“各位醒醒,都听好了,宗爱奸臣,刺杀皇帝拓跋余,大逆不道,现在宗爱已被控制起来。皇孙拓跋濬已经登基,皇上有诏,凡放下武器的,还可以回宫,与以往一样为朝廷效力,继续为宗爱卖力的,就地正法。”从睡梦中惊醒的所有将士们一听,宗爱被控制,拓跋濬已登基,无一例外地全部放下了手里的刀枪,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不再跟随宗爱做那些对不起祖宗的事了。而宗爱一听,知道大事不好,想夺门而逃,早已不可能,被就地杀死。

濬儿三更半夜被步六孤丽将军接走后,那处院子里的几个房间就都亮起了灯。大家都睡不着了,觉得今天夜里一定会出大事,能出什么事呢?常氏一着急就会咳嗽,冯女为常氏轻轻地敲打着背部,还让下人倒了热水来给常氏喝。同时她吩咐下人吹灭所有的灯,继续睡觉,保持安静,不要在院子里走动。她坐在常氏旁边,静悄悄握着常氏的手。她也想打个盹,可两只眼睛怎么也闭不上,只好透过窗棂看着天上的星星。忽然有一颗流星从天上划过,冯女的心跳加快了。

拓跋濬被步六孤丽接走,他们共乘一匹马向皇宫飞奔。在路上他紧紧靠在步六孤丽宽阔的胸怀里,将军一边骑马,一边对拓跋濬说:“情况紧急,成功在此一举。只能委屈你了,请皇孙恕罪。”拓跋濬在步六孤丽的怀里一点儿也不感到委屈,倒有一种少有的安全感,他说:“我知道,将军之行为是为了大魏江山,如此情形,我的命已不属于自己,全仰仗将军了。”年仅十三岁的拓跋濬,虽然他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但是他立刻意识到,此时此刻非同任何时候,这是决定大魏江山命运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庄重感、使命感,让他很快进入角色,他将与这个紧贴在身后的将军一起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挽救大魏江山于危难之中。

他们进宫直奔大殿。

作者简介:任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委员,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散文集《未必出行》、随笔集《一叶菩提》和《家长里短》,长篇传记文学《冯太后传》,小说《黄花女人》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拍摄并上线,系列历史散文集《这就是北魏》由商务国际有限公司出版。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ly/191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