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8733680.html清代光绪年间,丰镇厅有过一个抚民同知,他叫刘鸿逵。旧社会勤政廉洁的官员十分罕见,所谓“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而刘鸿逵在丰镇任职期间,勤政爱民,为地方多办实事,赢得了丰镇人民的好评。刘鸿逵,字子仪,直隶昌黎县(今河北)人,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山西平陸县知事,归化厅(今呼和浩特)同知,光绪17年(年)调任丰镇厅抚民同知(六品官衔)。刘鸿逵上任后,适逢丰镇两年大旱,境内一片赤地,饥民遍野,所存库粮不敷赈灾。刘鸿逵亲邀地方富户,劝捐粮款,救济灾民。放赈中,刘鸿逵亲自深入县属各地调查受灾情况,风尘仆仆,不辞劳苦。据老年人传说,他深入到百姓家中,甚至观察百姓厕所中的粪便,了解其家是否真正断粮,一时成为丰镇人街谈巷议的佳话。大灾之年,他协同山东赈务局集资数十万,在丰镇厅境内,设东西义赈局,放粮救灾。同时,又办了抚幼局,收养灾民遗弃的孤儿。灾后,购置新地36顷,招抚失掉土地的灾民垦种;并收养无依无靠的的饥民,延请匠人,教他们学习技艺,以图自立。灾年过后,增建粮仓,存粮积谷,以备荒年之用。鉴于丰镇设治以来,尚无官学,对地方培植人才不便,光绪十九年(年)在城东南,以官厅旧址(厅署的馆驿,如今天的招待所),创办了“丰川书院”;同年,又在县城西南,择地修建文庙;并设立义学,让贫苦儿童读书。……年(光绪二十三年)刘鸿逵调任山西代州知州,地方士绅和百姓送万民伞表彰他在丰镇的德政。刘鸿逵在山西代州任上,受到地方势力的排挤,仕途不顺。年(光绪二十八年),经山西巡抚岑春煊和绥远垦务大臣贻谷奏请朝庭批准,调刘鸿逵任丰宁垦务局帮办(丰宁垦务局督办为山西潞安府知府常守忠),这是刘鸿逵第二次在丰镇任官。 作者:马景秀,丰镇人,丰镇一中退休教师。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