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正值三九天,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一颗火热的心。到农村去看看,去看看在习总书记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下现在的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今天,终于得以成行。丰镇市作家协会的十位成员在丰镇市委派驻南城区办事处脱贫攻坚督导组组长闫建平的带领下走进了丰镇市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行政村。 一街道和房屋在丰镇通往集宁方向的国道旁边停车驻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房子的外壁以及院墙都用白色的涂料粉刷。红色和白色搭配,亮丽而明快,在视觉上便给人以美的享受。沿着一条宽敞而干净的水泥路进入村庄,前后左右看看,原来,宽窄不一、长短不等的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贯穿了整个村庄。再往里走,村委会旁边一个大广场吸引了我的眼球。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听人介绍,农闲时候,村委会专门请了老师在广场上教村民们跳健身舞、唱歌,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平时没事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愿意在健身器上活动筋骨。村委会南边低洼处有个整洁的大院子。院子东边一排房子是超市,里边货物很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院子西边一排房子是村卫生院,可以方便村民们有小病小灾时求医问药。再往南,是一条比较宽深的水沟,可喜的是水沟上方建了一座水泥小桥,小桥两侧的栏杆是用水泥仿照了木头的造型和颜色,做成了树木枝干的样子,非常漂亮。看着它以及坐落在桥两端房屋,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小桥流水人家。我想如果是在夏天,这一处的风光足以与江南水乡媲美。 二民俗院任何事物,如果只有外表的美,那只相当于一个花瓶,时间久了便失去了吸引力。只有丰富的内涵和外表的美和谐统一,它散发出的魅力才会经久不衰。 二号沟村庄的中央有一个民俗院。院内东面的墙根下陈列了许多过去犁地、播种、收割、打场、场面上碾压谷物等的木制、石制农用工具。这些用具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农民朋友们是怎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完全靠体力劳动的艰辛。院子西南角的一台石磨上似乎还留有几十年前推磨人汗渍。院子的正面排列着五孔窑洞。西面三孔内摆设了三十年前的各种家庭生活用具,供人参观。从中可以看到当年人们生活的艰苦状况。东面两孔内住着两位老人。我们进去的时候炉火正旺,屋子里三位老大娘正坐在暖融融的炕上聊天。一只肥肥的白猫卧在炕上悠悠的眯着眼睛。院子西面有一大间房子,里边用图板的形式分多个板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丰镇的悠久历史、红色革命文化以及近年来二号沟村走出去的各种人才等等。离开此屋时,墙上的两行红色大字赫然入目:忆往昔之沧桑,赞今世之辉煌。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立足现在,然后更好地开创未来。我想,这应该就是民俗院内的一切要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的。 三精准扶贫和民营企业不光授人以鱼,而更要授人以渔。激发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能动性,教给他们一些技能,为他们创造或帮助他们寻找一些就业门路,使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我想,这应该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美丽的一项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中最浓重的一笔。 村里的一位大婶邀请我们去她家坐坐。路上她和我们说,两年内政府补贴了她四头牛。经过她饲养然后繁殖,现在她家已经有十一头牛了。她宽敞的院子内正面一字排列着四间大正房,他和三个儿子各住一间。进到屋子内,太阳从大玻璃窗射进来,照在人身上,好温暖。她热情地要留我们吃饭,说家里什么都有,想吃什么就给我们做什么。出来后,听扶贫工作队的人说她有一个精神病的儿子,没有劳动能力。她家属于贫困户。房子是政府帮助进行危房改造的。现在已基本脱贫。 随后扶贫工作队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发展二号沟民营企业的状况。 首先,南城区办事处二号沟村党支部经过深入研究,年以“支部+两委负责人+能人大户”2:2:3的投资模式,注册成立了茂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村党支部集体经济资金20万元,两委主要负责人各出资10万元,村中能人大户出资30万元,流转村内闲置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土地亩,建设小杂粮基地,发展小杂粮深加工。市广播局投入帮扶资金6万元用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其次,年初,依托该村区位优势,投入资金50万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走“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四季观光路子。春季赏花游园,温室采摘;夏秋户外采摘、垂钓;冬季溜冰,鱼塘凿冰垂钓,一年四季都有亮点。目前已栽培“阳高大结杏”80亩,株,李子树20亩,株。年挂果,年进入盛果期。同时准备发展林下经济散养油鸡只,并建设两个1.5亩温室,2个3亩鱼塘,项目建成后年经营收入可达万元。与贫困户收益的链接上,一是流转土地亩,亩均元每年;二是入合作社打工,年雇佣贫困户20多人,人均0元以上;三是集体经济收益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和贫困户的帮扶。 有这样的领导班子为人民谋幸福,有这样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做后盾,二号沟的贫困户还有什么担忧!心生感叹之余我只想说一句:明年春暖日,来看漫山花! 相信,年,二号沟的每一个人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南城区的每一个人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丰镇市的每一个人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会过上富足的生活! 作者:贾琼,就职于丰镇市实验中学。兼任丰川诗社副社长、副主编,内蒙古诗词学会草原女子诗社副社长、秘书长。诗词作品及随笔散发于《丰川诗苑》《丰镇文艺》《乌兰察布诗词》《内蒙古诗词》《内蒙古日报》《诗词月刊》《中国诗词》《中华诗词》以及其它省市诗词杂志。参加内蒙古诗词大赛,偶有获奖。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