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全丰花灯是全丰特产,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特别是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本期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带您一起探寻“全丰花灯”的独特魅力。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到处是一片金黄。

  10月14日,我们驱车沿辽南线从白岭向全丰进发,弯弯环环,环环弯弯,车辆在山野间穿梭。现代化的交通让进乡的古道畅通无阻,只需片刻功夫便到达目的地——全丰集镇。

  同车的全丰花灯传承人戴水平告诉笔者,全丰地理位置相对特殊,是一个封闭的盆形区域,四面环山,中间平坦,以前翻山出去极其不易,到白岭就需走上2个多小时。我不禁臆想,或许正是有了这样一座天然屏障,才造就了“全丰花灯”这块璀璨的民族瑰宝。

  在全丰镇综合文化站一个面积不大的全丰花灯展厅内,一盏盏漂亮的灯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们大多是以寻常的竹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只是在能工巧匠的经手下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没想到的是,它们的制作年限大多在10年前,这么多年过去了,仍保持着如此完整与精美,更加令人赞叹。

  站长杨大会介绍,它们主要分为14种,每一盏都各不相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其中故事灯十盏,分别是八仙庆寿、老鼠悬梁、姐妹观花、猴子舂兑、张三打虎、五虎窜羊、仁贵射雕、刘海戏蝉、姑嫂推磨、洞宾背剑;生肖灯四盏,分别是金鸡报晓、鲤鱼摆水、猴子戏叉、仙鹤延年。

  

  全丰花灯是一种集“戏、舞、唱、念、灯、做、打”多重体裁与技法为一体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说唱曲艺表演,具有浓厚的民间喜剧曲艺色彩。唱花灯一般是以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至几个自然屋场的村民为单位,为头的人称“灯头”,组织灯众的过程叫“团灯”。首先安排有扎灯工艺的灯匠制造编扎道具、造型灯和灯笼,道具主要有竹马、车灯、船灯等;造型灯主要有牌灯、故事灯、跑马灯、吉祥灯、手舞灯等。其中牌灯主要作用为照明,在灯笼外画上花、鸟、虫、鱼、山水画等,晚上点上蜡烛,透亮异常,十分漂亮;故事灯主要起宣传广告作用,以“老鼠悬梁、刘海戏婵、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等反映民间故事、突出民间人物形式为题材;吉祥灯则主要起喜庆吉祥作用,以《猴子戏叉》《鲤鱼摆水》《金鸡报晓》《仙鹤延年》为主;跑马灯主要介绍演唱内容作用信息,跑马灯为内外八方菱形,意谓“八方财进”,内八方每方以一个故事为画面,借助热气功力使画面循环转动;手舞喜庆灯一般为六方、八方或圆形,每人两盏,挥舞自由,灯光强度次于牌灯,主要是营造喜庆气氛,强化演出效果,增添观赏性。

  “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乡村各种花灯云集,从大年初一始起鼓发灯至元宵止,各路灯队,走家串户,一路彩灯高照、烛光连天、锣鼓铿锵,通宵献唱,热闹非常。”杨大会说,此外,在我们这里,民间节日、老人做寿、建屋奠基、婚嫁礼庆之时也有请花灯队进行表演热闹一番的习惯。

  

  据史料记载,花灯戏曲艺术起源于唐宋,宋代是花灯形成和盛行时期,特别是到了南宋,花灯已相当成熟。明《类联采新?上元》记载:“楼明万烛,山戏百层。”这里的山戏即早期的花灯灯戏。但由于全丰花灯没有具体的实物佐证和文字记载,关于其历史的流传传说有几个版本。

  其一,明代宫廷说。话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北京做了几天皇帝,就被吴三桂引兵入关赶出京城,携带大量明代宫廷嫔妃珍宝,一路仓皇出逃到全丰大湖山,见湖山水草丰美、土地肥沃,遂屯兵于其上,并藏宝于大湖山,匿众美女于观音岩等溶洞,准备据山抗守,南联广汉、北拒清兵。无奈清兵行动神速,大顺兵将猝不及防,败走南粤至闯王被诛于九宫山,其余部散逃,明朝后宫美女则全部散落于大湖山,这些后宫嫔妃或自尽或出嫁或下嫁,均留在了大湖山周围,这就是日后全丰出美女、唱宫廷花灯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几百年来大湖山上寻宝人不断的根本缘由。

  其二,阴阳先生说。清代中期年间,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云游时,见全丰村背后的龙泉段山脉逶迤起伏状如蟠龙,于是便带着胞弟曹定吉来此创业,于双井之间,立基建房,繁衍生息。清嘉庆《义宁州志》曾有记载:“西乡太学士、军功六品曹定哲,年八十六,子三,孙十,曾孙十二,玄孙四,五世同堂。其孙曹西平有子十二人,皆唱花灯,号称‘九把胡琴唱花灯,悠扬之声兴一村’。”

  

  其三,家庭独创说。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清同治年间),西乡七十二都全丰社西平婆婆改建祖屋期间,秋雨连绵四十余日。为留住一伙来自平江的砖匠,并淡化他们的思乡情绪,老太太鼓动儿孙们天天陪伴艺匠讲古说笑、弹琴唱曲。起初,讲的是三国水浒,慢慢地便讲到了地方上的逸闻趣事,一时讲白,一时用俚语唱出,以二胡伴奏,往往令艺匠妇孺等捧腹大笑。西平婆婆第五个儿子叫丰五,他觉得这些说唱很有意思,便整理加工成《下南京》、《余昌四交情反情》、《桃妹饮酒》、《六月种花》等曲目并加以传唱,深受四乡八邻的追捧。又过了两年,丰五突发奇想,把所有曲目改为男女对唱,并配以“宝马香车”外加一个丑角推车插科打诨,令说唱愈发生动、有趣,一经演出围观者水泄不通。

  为了对花灯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戴水平、杨大会的引路下,我们在全丰镇全丰村寻到了一位名叫周先明的老师傅,尤擅“扎艺”。他现年64岁,之前有着30多年木匠经验,扎花灯也有20多年了。对于花灯的扎法,他有着自己的理解:首先,竹子取材的地方、时间都有讲究,最好是生长在阴凉处的成竹,并在下半年砍伐,这样既防虫蛀又经久耐用。其次,对选取的竹子需进行蒸煮和晾干,在破篾时要破得均匀。再者,架子要摆得正,尺寸要吉祥(即点数要落正),造型要仿古(清朝)。

  周先明说,架子搭好之后就是装饰部分,分为剪纸和书画。其中剪纸部分花纹要仿清朝格式,总的要求是色彩、样式要大方、美观、清晰;书画也是要端正、清晰,文字以常用的表达美好寓意的贺语为主,画则以梅、兰、竹、菊、牡丹为主。“为了增加花灯的观赏性,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譬如钵哩灯以前比较单调,只是绑在背上用于照明,这样手上可以打锣鼓,而现在进行了适当改良,方便拿到手上,起到灯舞的作用,让舞台效果更丰富多彩。但总的要求是创新不篡改。”戴水平补充说道。

  闲聊之际,不时有村民围拢过来。戴水平说,花灯在全丰很有群众基础,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会唱。“你们都会唱吗?”“都会啊!”应笔者要求,人群中走出来两位男青年,为我们即兴表演全丰花灯中的经典唱段《桃妹饮酒》:

“要我讲白就讲白,讲得白来听不得……忽脚儿走来儿,忽儿脚儿行咯嗬,忽脚儿行到桃妹门啦,桃妹是打开门罗,依思哟桃姐妹哟嗬,桃妹是打开门咯……”

  虽然没有穿上专门的演出服装、化妆打扮,更没有器乐伴奏,仅是依靠戴水平在一旁简单的打几个节拍,传统的花灯剧依靠两位村民就很好的展现在笔者眼前,原汁原味的唱词、有趣的桥段令我听得入神,意犹未尽。

  “刚才表演的是生角和旦角,其中旦角属于假声模唱,这在全丰花灯中很常见。”戴水平介绍,全丰花灯的表演形式是花灯演员装扮成生角、旦角、丑角三个行当,上场时均穿戏剧化的服装。其中丑角在后面用双手推车,旦角则一手捏手帕,一手扶车把进行表演,生角头戴礼帽,脸上画出呈豆腐块的脸谱,驾马扬长鞭,时而与旦角逗趣。三位角色方步圆场,边唱边演、边演边舞,很是热闹。这种灵活便捷的表演给山野农村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并慢慢长成为山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属于纯正的草根艺术。

  特别是年5月,全丰花灯正式入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花灯艺术在全丰得到了长久发展,被县内外所熟知。“如今全丰有花灯队伍二十余支,龙泉段、黄沙段、绿豆窝、黄婆冲等处均有花灯队伍,锣鼓、服装、道具齐全,生旦丑吹拉弹唱者一应俱全、人才济济,呈现出一派繁荣之势。”全丰镇党委书记余于国介绍。

  

  余于国说,为了让“全丰花灯”这块民族瑰宝得到很好的继承、弘扬与发展,镇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一是于、年先后组建成立“全丰农民艺术团”和“修水县‘全丰花灯’‘宁河戏’凤舞班艺术团”。二是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了花灯课,让全丰花灯进入校园、走上讲台。三是于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全丰花灯研究会”,并先后举办多期全丰花灯骨干培训班。五是正筹措资金建立包括全丰花灯培训基地、全丰花灯表演大厅、全丰花灯文物展示厅等在内的“全丰花灯大剧院”。六是首本全面介绍全丰花灯的学术文史专著《全丰花灯》历时两年、几经易稿即将付梓。同时,为了庆祝“全丰花灯”申遗成功十周年,镇里正在积极筹办“全丰镇花灯艺术节”,进一步加深各界对全丰花灯的了解、认识。

赞赏

长按







































急性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ly/15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