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国国家民俗博物馆有一口大鈡,上面刻有“山西丰镇府顺城街广明炉”字样,大清光绪贰拾年造,也就是年,正是甲午年间,距今年整。大钟铸造精美,既见证丰镇与乌兰巴托商贸往来的历史,也见证了丰镇铸造工艺的历史。丰镇过去把蒙古叫后草地,丰镇是晋商与后草地往来贸易的重镇,此钟为证!顺城街就是丰镇过去有名的街巷,有一条巷子就叫忻州巷,山西人在这条街开了许多商号,人称小忻州。原来最大的两处院子后来成了小学和幼儿园。广明炉是铸造炉的字号,上面可辨刘东元,王德元,白玉山,蔡玉海等十几位捐制者人名,不知这字号和捐制者的后人还在不在丰镇,丰镇的印记留在外蒙古,铸进了历史的岁月中,作为故乡人值得发布一下! 看到这些图片我就想起晋商当年走过雁门关到达丰镇,把丰镇作为通向乌兰巴托,那时叫大库伦,和俄罗斯的大后方,晋商们风餐露宿,用骆驼和马车驮拉着货物,一走就是几个春夏,有的人离散他乡。我爷爷是山西人,据父亲回忆爷爷曾经是丰泰粮行的掌柜,地点医院,爷爷突发疾病死亡,当时父亲才三岁,爷爷的粮行不知转入谁手中,奶奶带着我父亲再嫁。奶奶去世时,父亲才十二岁,奶奶没有向父亲过多地说过爷爷的事。父亲只是从自己的舅舅那里知道爷爷属走西口一族,山西祁县人,不知老家有何人,他死后我父亲太小,只记得埋在城西北的农田里,后来叫大西社的地盘,当时没有墓碑,知情人也都相继离世,我们连祭扫他的地方都找不到,他的身上有走西口人的悲壮,离开故乡山西一去不复回,他的亲人也许等待期盼了多年,我们曾想为父亲到山西寻根,但只知道一个县名,当年走西口的人像我爷爷这样的多了去了。丰镇人过半有山西人的血脉。每年清明我们在一张纸上写了爷爷王鸿茂的名字,朝着山西的方向烧掉,让他老人家魂归故里! 本文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芳教授专为北京丰镇同乡会所写。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