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条草原文化主题原创短视频第一自媒体 记忆里每年八月十五之前,街上到处都能闻到月饼的香味。过去只有一种红糖馅料的月饼,是人们在那个艰苦日子里少有的甜。 如今随着人们饮食的丰富和月饼厂商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吃上的馅料种类繁多,对品质的要求自然也高了起来。然而人们的购物清单里却永远少不了这个熟悉的味道——丰镇月饼。 为了宣传中国月饼文化和推广丰镇月饼而建的丰镇月饼博物馆坐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食品产业园区内。 作为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魏海鹏,对丰镇月饼的兴衰发展史自然了如指掌。 据他介绍,丰镇月饼历史悠久,据丰镇史志记载,明末清初时期山西人来蒙古族地区做生意的驿站叫隆庄镇,就是在那儿诞生了丰镇月饼。 因为当地水质甘甜,所以丰镇月饼松软绵甜的口味无法复制,人们口口称赞一直制作到今天。从过去的小作坊生产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产业链,丰镇现在已经有多家制作月饼的企业厂商,一年的产值大约是2亿左右,不仅过年过节,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会选购月饼解解馋。在政府的扶持下,年年都会举办月饼节,促进了丰镇月饼的销售和知名度。视频里的主人公魏海鹏是丰镇月饼第五代传承人,自己家的品牌海鹏月饼全凭着"从源头抓品质"的理念,一直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把丰镇月饼的好口碑牢牢立住。从过去一年做-袋面到现在做2-3万袋面,海鹏月饼所用的面粉、糖、油、奶粉等原材料都是选购自品质有保障的大厂商。其中面粉是无任何添加剂的,再加上当地生产的胡麻、亚麻籽油也都是直接生产直接榨,源头可追溯。不仅闻着香,而且粘度高,做出的月饼质地温润,耐人寻味。丰镇月饼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坚持纯手工生产。据魏海鹏介绍,丰镇月饼的工序能达到三十多道,从和面到成形,水沸腾到多少度,油什么时候放,一直到月饼烤出来,都满含着师傅双手的温度。经过多年的练就,一双技艺娴熟的手知道一锅面能容纳多少斤,需要双手和多少下,尽管标准非常严格,但师傅绝不会出错。丰镇月饼流传几百年而不衰,除了离不开它本身独特的风味,也离不开一代代技艺传承人的努力。如今丰镇月饼顺应群众口味研发了白糖、红糖、玫瑰、红枣、杂粮、燕麦等30多种馅料的月饼,让人们吃上正宗的、高品质的月饼,日子过的越来越甜,是每一个丰镇手艺人的追求。-END-视频出品 大草原微视 商务、内容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