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平县彭寨镇再次上榜,其实,早在年10月,彭寨镇就已经榜上有名。作为和平县中心镇,彭寨镇乡土文化浓厚。“和平彭寨镇”,百度百科里解释说,和平县交通枢纽及下半县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一个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遗址的古镇,众多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围龙屋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荣耀。

那么这里为数众多的围龙屋,到底有多少呢?有一种说法说,像始建于多年前的客家围龙屋在该镇有近30幢,另有炮楼10多座,祠堂20多间。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会员陈仰天深入实地考证说,至少有18个围,这其中叫得上名字的围屋有龙安围、永康围、新围、老围、上围、下围、田心围、高山围、寨下围、十聚围、牛角围、桐兴围、南吉围等。这其中,以龙安围最为有名,比和平建县还要早年。

比县城早建年

龙安围,俗称白芒屯,也称军屯围,原为驻军屯兵之地,民间素有“先有龙安围,后有彭寨约”之说。

元末明初,多地动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彭寨也是如此,百废待兴,百姓思安。公元年,龙川县在龙安围设守千户所,有将士人,驻守马塘屯、田心屯、上苕屯、兴隆屯、岭西屯等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军民垦荒,恢复生产。公元年12月,龙安围面积扩大,东至贝墩仙人嶂,西至和平峒,南至林寨,北至古寨(包括安坳等地),全屯军田额为亩,公粮石,遂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通往江西“三南”一带的主要交通要塞。

明朝正德十三年,即公元年,王阳明奏设和平县,彭寨当地绝大部分屯城守军解散,由龙川县割归和平县属,唯留龙安围仍属龙川守御千户所管辖,屯内有驻兵余人。清雍正四年(公元年),龙安围奉文裁屯,划归和平县管辖。

对研究客家习俗有价值

由于守屯将士来自四面八方,姓氏复杂,龙安围素有“百家姓”之称。至今,还保留着卓、李、颜、罗、林、肖、黄、谢、陈等九姓。陈仰天考证说,龙安围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还有周、邱、梁、胡、池、徐、叶、曾等姓,应该超过三十个姓氏。民国时期彭寨玉竹坳约有曾氏十余户定居屯内,梅州大埔县谢太昌曾在彭寨经商亦在屯内落居。屯内昔日三十余姓,现只有九大姓尚存,当然有些姓氏也是寥寥几人。

位于彭镇村的永康围离龙安围不远,两围相距5公里多。永康围是个防御性很强的山寨,石灰夯筑外墙,棱角牙砖叠涩出檐,悬山顶,四角建有碉楼,设有对外的枪孔,围内二层绕墙都留有宽一米的走道,以便于防守。清朝时期,每逢有盗匪流寇入侵时,村中百姓全都拖家带口,牵牛抱鸡,进入围内躲避。和平县文化馆馆长王勤勉考证后说,在和平县,一般为防盗贼而建的寨子都是建在易守难攻的山上,像永康围这些寨子早已失去了作用,多数基本上只剩下残墙断垣,不过,也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彭寨客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本报记者张涛

乡野拾趣赶虾作者:黎月嫦

前段时间,我回了趟家乡。刚回到家里,两个小叔子说要去赶虾,问我去不去。我说当然要去,不过这两天没有下大雨,东江河的虾会上来吗?他们说小雨也会有的。

两个小侄子也说要去。当天晚上八时许,五人带着雨伞、打着手电筒一起出发。经过一条满是杂草的田埂,听着许多不知名的虫鸣和蛙叫,我们很快就赶到一里多路外的小河。

小河的中上游是水坝,用水泥地基拦截成上下两段,许多小虾趁着黑夜爬上了斜坡,用手电筒一照,可以看见亮晶晶的小虾的红眼睛,有点怕人。小虾最怕光,它们迅速往下逃走,不过也被两个小侄子抓住了好几只。

阿青是赶虾能手。过了水坝,他带着大家先在下游一处比较狭窄的河床设置围栏,用捞网拦住,再用石头和杂草堵住,不让小虾溜走。

接着回到水坝上,阿青去撒神奇药笔粉。他说只买了两条,我怀疑不够。后来证实我是对的,他们说那是因为药效越来越差,以前是够的。

然后,我们赶到下游拦网的地方,等了几分钟,见到网兜里陆陆续续有小虾进去了。原来,这些药粉可以使虾晕迷,晕迷了的小虾就会跟着流水顺流而下,于是就到了网兜里。阿青说,它们很快就会清醒过来的。

看见网兜里的小虾大概有一斤多,我拿起来放进桶里,再把捞网放回去围栏。十多分钟之后,小虾已经很少流下来了,我们便打道回府。阿青说,最多的时候一次可以弄到十多斤,这次比较少,很可惜。

这是我第二次跟着他们去赶虾,第一次是去年的白天,这次是黑夜,有些怕人,不过,更多的是乐趣,它让我想起童年用畚箕赶虾的快乐时光。

我家的解放牌缝纫机作者:宋福恒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期,购买生活用品大都需要票证。买布需布票、称棉花要棉花证、到食堂吃饭还要粮票。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紧缺商品更需公社批发的指标。

自成家后,妻常常念叨买台缝纫机。我四处打听,找熟人,怎么也从公社弄不到指标,这事就搁浅了。妻的大姑夫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公路工程队工作。大姑远住通辽市,经常寄钱物接济她上了年纪的母亲,写回信自然是我的事。有一次写完正文,我加了一段,把妻想买缝纫机的事告诉大姑。没多久大姑回信了。她说接信后找了不少人,正好有位邻居在通辽市五百货公司工作,答应给弄台长春缝纫机厂制造的解放牌机子。我们看信后,高兴坏了,马上从丰镇邮局把钱寄过去。

一个月左右,姑姑回信了。信上说,缝纫机买上了,已从通辽火车站办了托运,等货到丰镇后,车站会寄提货单给你们。到时候去丰镇车站取货就是。得到这一信息,我天天往大队办公室跑,焦急地等待提货单的到来。半个月后,我赶了生产队的毛驴车前往车站把缝纫机运了回来。

从此,我们家就有了这台解放牌缝纫机。妻子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尽管只上过二年学,却抱着《服装裁剪》硬着头皮一张张看下去。好在书上大部分是图片,只要根据比例把数据放大,就是实物,能够看懂。文字上的问题我帮助她解决,可遇到介绍缝纫方法时,还得她自已下苦功。记得看到做中山装一节时,按衣兜盖的方法就弄不懂了。上面写得清楚,可拿到布试做,怎么也缝不成。十多天,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村里有家裁缝铺,跑去请教,师傅吱吱唔唔不愿说出。妻子气愤愤跑回来,打开书又看起来。小油灯熬光油她才睡下,可半夜又爬起来比划,天亮后,终于看出门道,悟出做法。拿出一块二尺大小的旧布,又动剪刀又踏缝纫机,做出衣兜盖平展美观。

一年多时间,妻的裁剪缝纫技术基本学到手,乡亲们拿了布料领了孩子来我们家做衣服。每到过年,一涌便是满家。妻子又是裁剪又是脚踏机板缝纫,我做帮手,拿了皮尺丈量尺寸,收布料。尽管忙得一天吃不上顿热乎饭,可心里很快乐。妻给亲戚乡邻们做衣服从来不收加工费,亲朋好友过意不去,来时总会拿几坨缝纫机线,有的还送来自家做的年货。

逢年过节做衣服,一直持续了十多年。随着市场搞活,买成衣比扯布做还省钱。亲朋乡邻们不再来我们家做衣服了,解放牌缝纫机才闲下来。可妻爱它依然如初,时不时细心擦拭一番,还要给轴承滴几滴上好的机油。

进了城住进楼房,大瓷缸切菜礅等家什都扔掉了,唯独这台缝纫机仍摆在卧室里。

乡土朋友圈燕茈

每一个愿望,都像一桩绵绵无绝期的心事。

读一本书。养一棵兰。写一篇小文……都于事无补,留得残荷雨不落。

一荷

一个人的不幸,是从羡慕别人开始的。当他(她)的才华能力不如别人的时候,就由羡慕到嫉妒。人之所以累,是因为做不了真正的自己。只有把自己眼下的日子过好,就是幸福唯一的捷径。

J先生

有那么些朋友,工作一段时间,休假,或者辞掉工作,去看一看世界。有那么个自己,工作一段时间,休息,或者放下工作,去看一看别人的世界。

张浩

微雨中的罗南村,远山白雾缭绕,云海翻腾,青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眼前,抽穗的水稻愈发绿的精神,绿得迷人。稻穗清香,泥土芬芳。田间溪水潺潺,水草起伏。你好,醉人的乡间美景!

朱彩花

初,总带着急躁,任由急躁的人儿闹出千错万错;初,总教人摔完一跤又一跤。有些初,犯的错可以弥补得天衣无缝;有些初,犯的错无药可疗。

征稿启事

  河源晚报文化副刊《乡土》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爱好者赐稿。

  具体内容:1、与河源相关的节日习俗、婚俗、礼俗等有关的稿件;

  2、村野拾趣类,包括有趣的村名、地名来历,有趣的乡野故事等的稿件;

  3、与河源的民间美术工艺、民间吃食、特产等有关的稿件;

  4、野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类稿件。

  5、稿件可以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文化热点,可以是新剧目,新作品,文化新人,演出侧记。

通联







































白癜风元旦治疗计划
国庆白癜风要这样护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ly/12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