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丰镇人,关于隆盛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一、镇情概况隆盛庄镇位于丰镇市东北部,距丰镇40公里,属丰镇市管辖,地理位置东经。50′至。19′,北纬40。77′至40。07′,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毫米。镇域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镇区辖地4.1平方公里,镇内居住着汉、蒙、回、满1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收入元。现镇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96个村民小组,个自然村,29个驻镇单位,设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2所,卫生院3所,文化中心站1个。

二、发展概况隆盛庄地区曾是明长城三道边上的重要关口—威宁口,该段长城建于明洪武29年(公元年),翻山越岭,穿涧过河,较为壮观。现遗址犹清晰可见,镇东4公里双台山峭壁下有摩崖石刻记述,镇东0.5公里处的纯土质烽火台,残高仍有8米以上,两层洞窑上下相通。据丰镇史志记载,烽火台第二层窑间发现汉代卷云致瓦当,绳纹大型板瓦,绳纹简瓦和绳致陶瓦,乾隆十二年(年),清政府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在此生存的千古庄民为吉祥之意,取名——隆盛庄。

清统一全国后,特别到了乾隆盛世,隆盛庄以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凭借晋蒙、冀蒙两大商道交汇外这一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当时的隆盛庄镇集市交通繁荣、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一派兴旺景象。上世纪初,由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平绥铁路线的开通,隆盛庄镇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经济渐趋衰落,逐渐成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镇。

三、城镇格局与街巷体系古镇隆盛庄镇区街巷以路相隔,原国道穿街而过分布为马桥街南街、马桥街北街、马桥街东街、马桥街西街,为一“十字街”中心是马桥街广场。后街有小南街、小北街为居民街,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42条巷子,在隆盛庄兴盛时期,每条大街店铺鳞次栉比,且多数有较大的后院,用于作坊和居住,店铺和房屋均有古建筑风格,各条小巷虽长短不一,但在人口众多时最短的巷子也有十余个院落,每院都有3—5户人家,每巷百余口人。最大的巷子有数十个院落,百户以上人家,数百口人,巷口还建有大门,夜间关闭,且设有专人看护。居民四合院为主。

四、居住建筑分布及特点隆盛庄镇的民居为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四老财巷、大巷、聚财巷,民房装修不准饰彩色,为显富有,就大量使用富有装饰效果的砖雕、木雕,成为隆盛庄传统民居和民间工艺的一大特色,现保存较好的院落有卢家大院、段家大院等,主骨保持完好,规模面积为平方米。

五、历史传统建筑群风格特点隆盛庄的古建筑有南庙、北庙、清真寺,南庙、清真寺保存完好,北庙解放初期已毁,重建学校。南庙是隆盛庄镇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主会场,古至今年年的庙会在此举行。年庙会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月初八奶奶庙在北庙举行,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年),建筑既保持了回族(阿拉伯)风格,又有地方特色,布局合理。工艺精巧,并树有碑文、牌匾,画栋雕梁,威严壮观,亭门上悬牌匾一幅,碑文“开天古教、其尊无对”,系绥远总督马福祥所作。隆盛庄清真寺现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民俗文化遗存情况隆盛庄镇古民居庙宇建筑以及传统街巷,展示了隆盛庄旧时的风貌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隆盛庄民俗节日文化活动。“正月十五元宵日”、“三官社”、“民间社火”活动,二月二龙抬头,四美庄“四脚龙舞”这一民间舞蹈,四月八(奶奶庙会),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食俗文化,历史上“上三元”干货系列行社,传承下来的民间小吃,特色月饼干货类之食品颇有名气。近年来,隆盛庄镇的建设和规划中,本着“生态固基、养殖富民、农牧结合、旅游兴商”的总体目标,发挥优化空间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古建筑修复建设和镇南新区开发相结合,城镇空间布局上依照“旧城求古,新城求新”原则,合理控制老城区环境容量,有序开发新城区空间,增加镇区文化景观,显现当地小集镇文化特色,新区建设迅速发展,古代建筑保护维修及周边地域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注:资料来源“丰镇百度贴吧”

丰镇新媒体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ly/11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