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蒙三省在丰镇市的比肩握手,使丰镇这个县级市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较早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丰镇市工业增加值曾一度飙升到整个乌兰察布市的榜首,作为该市工业主战场——内蒙古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成为乌兰察布市唯一一家进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的园区,也是蒙西经济带22个重点园区之一。 对于化工业来讲,水资源和临近原材料是其发展的首要条件,丰镇水资源相对富集总量1.4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8亿立方米;玄武岩(储量达百亿立方米)、石墨、硅石、铁、磷、银、萤石(乌兰察布市萤石矿总储量万吨居国内之首)等27种矿藏遍布全境,氟化工产业的基础原料萤石矿在丰镇市及周边旗县占有压倒性优势;充足的电力资源更为工业发展提供保障,现有50万伏变电站1座、22万伏变电站3座、11万伏变电站3座;途径丰镇市的“西气东输”管道给企业用天然气带来了便捷,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来充裕的日照和风力,更成为这里发展清洁能源的天然禀赋。 在丰镇市委、政府“工业强市”的战略引领下,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经过对资源、交通、地缘优势进行再分析,对“一带一路”政策、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形势进行再研判后,对“新常态”也有了重新认知:雄厚的电力发展基础,为建设“面向华北、服务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带来无限可能;在西欧、北美、韩国和日本等地氟化工产品依赖进口的大背景下,通过以承接长江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带的氟化工产业来向高端产品和延伸循环链条升级,进而打造“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以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的方式抓住“一带一路”基础建设中对钢铁的需求,打造“蒙西地区重要的冶金生产基地”。至此,三大主导产业(电力、氟化工、冶金钢铁)催生了四大循环产业链,整个园区目前企业存量资产达到亿元。年上半年,园区落实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6项,其中新建5项,续建11项,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头、拔地而起的建设项目扛起了转型之中的领跑大旗。 循环链条——拓展氟化工升级路径 内蒙古(丰镇)高科技氟化学产业园起步迟、时间短,但起点高、节奏快。依据周边地区丰富的萤石资源和丰镇市电石产品优势,从年园内第一家企业开工建设,仅用了十年时间蓄力已完成了氟化工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氟化工循环链条的完善。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高科技术企业,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并在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目前,氟化工产能现已达到24万吨,产品种类15种,有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二氟乙烷、4万吨二氟一氯乙烷、4.5万吨无水氟化钙、吨氟橡胶及氟橡胶预混胶和吨氟化盐系列产品等,已完全立足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调研园区建设 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紧拽“西电东送”的出线口,通过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项目的逐步落成,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中能源的供应,目前共有:3家火力发电厂8台机组,装机容量为千瓦,年发电量亿度左右;太阳能光伏发电站2家;风力发电共有3家。总投资45亿元的中船海装新能源、中国大唐、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开发公司风电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投资85亿元的丰电四期2×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已从国家发改委取得路条,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再加之,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吨甲醇丰汇甲醇制稳定轻烃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万洁燃气项目顺利推进,到年该市电力装机容量达万千伏,丰镇市将名副其实地处于“自治区重要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核心区,将彻底戴上“华北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的桂冠。 全球经济唱衰对冶金钢铁产业影响最为直接,但园区内的铁合金企业顶住新常态的压力,将1.25万KVA(含)以下的矿热炉逐步全部淘汰,新上矿热炉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今年上半年铁合金累计生产65.83吨,同比增长21%。该园区的镍铁、铬铁、硅锰、碳钙等传统冶金产品年综合产能万吨,占到全自治区铁合金产能的三分之一、乌兰察布市的一半(镍铁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铬铁、硅锰产能均排在全国前三位),通过对现有铁合金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实现铁合金产业的全产业链,到年全市铁合金产能达到万吨。华新绿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2万吨高纯铜及贵金属提炼项目已落成,这一项目是以废旧电器拆解为主的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投产后将在打造“蒙西重要的冶金生产基地”中发出最强音。 发展清洁能源是内蒙古“”能源战略重要方向,围绕“清洁”搞好资源转化、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围绕“基地”做大产业规模、围绕“追风逐日”做好就地转化文章,这将是未来拉动全市以至于整个内蒙古经济新的增长极。 洼地聚集——助力服务型园区建设 投资环境的营造与区域潜在实力共荣共生。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作为该市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园区管委会更加注重基建完善在吸引生产要素方面的“洼地”和“聚集”效应。 近年来,随着园区的招商需求不断对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提出考验,在上级财政极为有限的情况下,20多亿元基建投资90%的资金靠本级财政配套及社会资本扶持,通过建设3座22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园区内52公里道路及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等对园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置身于园区内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将“林成块、路成网、疏密有致、清新整洁”的园区景色尽收眼底。年园区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8亿元,其中包括:东园区扩建日处理污水吨、西园区扩建日处理污水吨;西园区新建道路一条3.34公里及配套工程,投资万元;西园区部分道路安装路灯套,投资万元;园区道路绿化面积50平米,投资万元。 园区对入驻企业服务水平形成的软环境,最能体现“服务于全局、服务于企业”的宗旨。首先,为了使得园区各企业和各项目的工作顺利推进,规委会对入园项目的办事流程进行简化,充分发挥了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其次,对园区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建立领导包项目的工作责任制,由班子成员对各个开工项目包干负责,包项目领导长期深入施工一线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需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解决,对需要在市里协调的问题由管委会汇报市有关领导或书面报告市委政府协调解决;再次,为确保新建、续建项目早日开工,该管委会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帮助企业跑政策、跑资金,协调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同时增强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再上新项目的信心;最后,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各项优惠政策政策,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同时,能源、化工产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灾区,管委会成立了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企业、工地开展安全生产和社会矛盾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在“三严三实”的干事创业精神的统领下,不断将该园区发展成为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生财的宝地。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湴鍧鏈濂界櫧鐧滈涓撶鍖婚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