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年9月25日-年10月19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中的最后10年在上海生活、工作、学习和战斗,那段日子也是他一生中最艰苦、最光辉的10年。

鲁迅在上海的寓所、故居、以及纪念馆等都是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有趣的是,这些与鲁迅活动息息相关的地点特别集中地分布在“骨干”公交线路21路的沿线。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跟小红(ID:hszs)一起寻觅鲁迅先生在上海的足迹吧~

鲁迅在上海留下的这些足迹

你知道几处?

卡德路史沫特莱寓所

△年地图中的史沫特莱寓所一带

在奉贤路68弄西王家厍(原门牌石门二路41弄,奉贤路拓建后启用现址),系花园洋房住宅区。年12月,史沫特莱(AgnesSmedley)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身份来华,翌年到达上海。鲁迅与史沫特莱相识是在年底,之后交往甚密。

△鲁迅在荷兰菜馆,年9月17日史沫特莱摄

年初,史沫特莱因健康原因欲离华修养。在离沪之前,鲁迅与几位青年作家特去史在卡德路(今石门二路)的寓所拜访,畅谈了一晚。如今,通过设在弄内的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可了解到老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日西王家厍花园洋房沿街风貌(张渊源摄)

功德林蔬食处

△功德林黄河路店门旧貌

年4月创办时设在北京路,一年后迁黄河路43号,临近南京西路国际饭店。年8月6日,内山完造邀请作家、画家、记者等参加“上海漫谈会”,谈论文艺等问题。参加人员除鲁迅外,还有田汉、郁达夫以及日本旅沪的文艺爱好友人等。鲁迅应友人邀请参加的漫谈会往往也多在咖啡店或菜馆里举行。现“功德林”在南京西路号。

金城大戏院(黄浦剧场)

△年时的金城大戏院

在北京东路号。年2月开幕,设有余只座位,虽少于“大光明”,但也与大上海、国际等影院旗鼓相当。年和年,鲁迅在“金城”看电影和演出。年金城大戏院更名黄浦剧场。现在还有上海滑稽戏等在此演出。

新亚大酒店

△新亚大酒店旧影

位于天潼路号,四川北路路口西北转角。年创立于广州,后在香港设总店,股东大多为海外华侨、港澳商人,年来沪设分店,年1月开业。鲁迅在上海期间,有时会沿四川北路南行,至天潼路路口时会与亲友前往“新亚”啜茗。后又多次应邀或邀请友人在此宴饮。现经改造后以锦江都城经典新亚外滩酒店为名对外营业。

△新亚大酒店今貌(张渊源摄)

昆山花园(昆山公园)

△昆山花园旧影

地处昆山花园路13号。在鲁迅日记上唯一的一次前往公园的记载,即年10月9日医院看诊,并同游儿童公园。此“儿童公园”即今昆山公园。这里最早名为虹口公园,后称昆山花园,专供儿童游乐。年改称昆山儿童公园,市民仍俗称昆山花园。年定名为昆山公园。该园布置小巧雅致。经年、年多次修整。年11月2日,昆山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改建后公园大门改设乍浦路上,并拆除了原有的围墙。园内则布置成古树主题区、历史主题区两大特色区域。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街面旧貌

在四川北路-号(当时北四川路号)。创办于年,建筑底层为门市部,后部为印刷厂,后部的三楼为编辑部。“良友”主要出版各种画册,以《良友画报》(.2-.10)广销海内外,颇具影响。“良友”曾出版鲁迅译作和编选的画集,鲁迅还亲自送稿、选画、商谈出版事宜等。“良友”是鲁迅后期出版书籍的重要阵地之一。

上海大戏院

△上海大戏院旧貌

英文名IsisTheatre。在四川北路号,虬江支路口(旧址为北四川路号)。鲁迅在上海观看电影最多的影院就是这家,据统计有27次之多。因距离鲁迅寓所不远,但凡有合适的影片,鲁迅都会前往观看,而且大多是与亲友同往看戏。

△年3月8日《申报》上刊登的电影广告

景云里

△鲁迅等人景云里旧居分布示意图

即横浜路35弄。年10月,鲁迅携夫人许广平由广州抵达上海,与茅盾、叶圣陶等文化界人士寓居闸北景云里(当时北四川路至北宝兴路一带均可称闸北)。鲁迅住在景云里23号,其寓所前门斜对着茅盾寓所的后门,周建人住18号。年9月9日鲁迅迁居18号与周建人同住。后因隔壁17号有空房,遂于年2月迁入,为方便来往,将17号与18号打通后设一木门,仍从18号后门出入。

△横浜路景云里弄口(张渊源摄于年)

医院(医院)

△医院门前旧影

今址四川北路号,原址北四川路号,后门牌更改为号。因距鲁迅寓所较近,鲁迅在沪的最初几年多在此院就诊,并与不少医生、护士等相识相交。年9月27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在此出生。医院,为医院(至医院分院,原名作为第二冠名)。医院大楼上方跨越一条通道,即四川北路弄,正名“阿瑞里”,旧时弄口电车站也以阿瑞里命名,故为四川北路北段知名里弄。

△四院大楼下的阿瑞里弄堂(张渊源摄)

公啡咖啡店

△公啡咖啡店20世纪80年代建筑旧影

现址四川北路号(原址号,旧建筑已拆除改建为7层商厦)。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艺界的一些会议或著名进步人士的约见,往往就在公啡咖啡店的楼上进行。“公啡”离鲁迅寓所及内山书店等都较相近,因此鲁迅经常在此会友交谈。

内山书店

△施高塔路内山书店大门旧影

日侨内山完造开设的书店,初在北四川路魏盛里(即四川北路弄,今不存)。年迁至施高塔路11号(山阴路旧称施高塔路,ScottRoad,今址为四川北路号),为坐北朝南西式砖木假三层楼房。年,鲁迅在内山书店购书时与内山结识并结为挚友。内山书店吸引了众多中外文化人士,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内山书店旧址今貌(张渊源摄)

千爱里

△年,鲁迅与内山完造在千爱里内山寓所前合影

位于山阴路2弄。是鲁迅晚年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千爱”取“爱及千家”之意,建于年代初期。其中的3号就是内山完造夫妇寓所,也是鲁迅避居的其中一个处所。

△举办“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的千爱里40号房屋旧影

拉摩斯公寓(北川公寓)

图片

即四川北路、、、号。年英人拉摩斯建造四层钢筋结构公寓一排,具装饰艺术风格。鲁迅从年5月至年4月曾在北四川路号(今四川北路号)三楼4室居住。年加建一层,成为五层楼。20世纪90年代门前四川北路局部改道,形成一座小形斜角街边花园。

△拉摩斯公寓一角(张渊源摄)

大陆新邨

△大陆新邨鲁迅故居(张渊源摄)

包括山阴路弄(1-9号)、弄(11-20号)、弄(21-30号)、弄(31-40号)、弄(41-50号)、弄(51-60号),大陆新邨9号(今山阴路弄9号)系由内山完造用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所租。年4月11日,鲁迅从拉摩斯公寓迁此,一直住到逝世。年5月,大陆新邨鲁迅故居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鲁迅在大陆新邨寓所附近留影

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张渊源摄)

位于甜爱路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内东首。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座人物性纪念馆。该馆年筹建,同年11月周恩来题写“鲁迅纪念馆”馆名,年1月7日对外开放。起初设在山阴路大陆新邨故居处。年鲁迅逝世20周年前夕,新馆建成,重新布置鲁迅生平陈列,同年10月对外开放。

虹口公园(鲁迅公园)

△年代虹口公园大门前

公园南大门在四川北路号。年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将鲁迅墓自万国公墓迁至此处新建。年3月,鲁迅墓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年10月,虹口公园正式启用“鲁迅公园”这一名称。

△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塑像(张渊源摄)

公园坊

△公园坊弄口旧照

位于虹口足球场对面,西江湾路弄。因邻近虹口公园西侧,故名公园坊。弄内有三排造型相同的三层楼房,每排五六幢,其中第三排的24号即鲁迅资助开办经费,并亲自前去演讲的野风画会会址所在地。

这些与鲁迅活动息息相关的地点

大多集中分布在21路公交的沿线

21路公交车

也算是公交车中的“老大哥”了

在虹口区长大的小孩心中

这条线路可承载着不少的回忆

线路小史

年9月

中山公园与虹口梧州路间

诞生了无轨电车大家庭中

新的一员

21路

隶属电车一场

自中山公园起

沿愚园路经静安寺

走北京路一路向东

至四川路再一路向北

东折进入海宁路、鸭绿江路

止于宽敞的梧州路口

连接长宁、静安、

新成、老闸、黄浦、

虹口、提篮桥7区

△宽敞的鸭绿江路梧州路如皋路交会处,是设置终点的天然理想场所

△和年《上海公共交通手册》中刊载的21路线路票价表

年改线北展

定终点于虹口公园

以弥补有轨电车缩线之空缺

△年中山公园终点站(左侧为21路,右侧为20路)

△和年《上海公共交通手册》中刊载的21路线路信息表

△年《上海乘车手册》中的21路线路信息表,尚未显示缩线信息

年西端缩线静安寺

后终点站位置调整

于胶州路静安少年宫对过

△年《上海公交手册》中刊载的21路线路信息表

△21路广告车票(年)

年大幅北拓

经东江湾路、

西体育会路立交、

中山北一路、

广中路、

凉城路、

汶水东路、

广粤路,

直抵丰镇路

5年2月

配合四川北路线网改造

改为汽车运营

北部汶水东路中环施工

改线由广灵四路折入广粤路

年静安寺枢纽站启用

21路入驻至今

年起

运营单位由巴士一公司

(原属巴士电车)

转为巴士三公司

来源:图溯上海、上海发布

编辑:小刘、小能手、李宏洋

审稿:袁家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dl/146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