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字订阅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这句诗是用来形容“重阳节”的,但是用在我们远在异地求学未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过中秋的学生们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大二的“老油条”小编,对于不能回家也已经是司空见惯,父母长辈的关怀有红包来代为体现。没能回家的17级萌新们是不是有些不习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室友约着出去大吃一餐犒劳一下刚结束军训的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排解乡愁增进感情的好方法哦! 近来天气转凉,小编也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小心着凉哦~ 中秋快乐 月饼由来小历史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之时,在宫庭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快乐 月饼也分很多品种哦! 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足。 苏式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滇式月饼:皮酥馅美,甜咸适中,色泽澄黄,油而不腻。 京式月饼:外形精美,皮薄酥软,层次分明,风味诱人。 潮式月饼:重油重糖,口感柔软。 徽式月饼: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皮酥馅饱。 衢式月饼:酥香可口,芝麻当家。 秦式月饼:冰糖、板油出头、皮酥馅甘,甜而不腻。 晋式月饼:甜香,醇和。形式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 丰镇月饼:味道香甜,入口醇香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多 款 滋 味 这么多款,总有一款适合你哟!中秋节,别忘了吃月饼哦!可别“遍吃月饼少一人”啦! 在这里,小编衷心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哈哈!小编要去吃月饼赏月亮了啦~ 大家好好享受假期哦~ 圆圆 团团 订阅:搜索添加好友 或长按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白癫疯怎么治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dl/14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