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做强绿色农牧业文章——三论统筹做好三篇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评论员信步

市委四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要大力做好绿色农牧业的文章,这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市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我市属农牧业大市,乡村人口占常住人口总量的将近一半,发展绿色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产出效益的现实需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迫切需要,同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不断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旱作有机农业,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提高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现代农牧业。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实施马铃薯主粮化试点,构建全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把大力培育马铃薯作为主导产业。李克强总理在年考察乌兰察布时指出,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土豆种植,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经过多年发展,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已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市委四届九次全委会提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创建国家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使马铃薯成为保障和服务首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种薯主产区。推进察右前旗国家现代产业园建设,推广宏福综合性现代服务产业化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效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延伸,使薯都马铃薯产品畅销国内外。

大力推进绿色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向首都、服务首都,使乌兰察布成为首都菜篮子和米袋子。乌兰察布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所产的蔬菜营养高、品质好,这里土地辽阔,土壤干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适宜蔬菜规模化种植,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家园。目前,已建成察右中旗的红胡萝卜、化德县的大白菜、商都县的西芹、卓资县的西兰花、兴和县的菠菜、察右前旗的设施果蔬、集宁区的甘蓝、凉城县的鲜食玉米和四子王旗的南瓜,以及后山地区的燕麦、葵花等蔬菜基地和杂粮基地,产品深受各地客商青睐。要加大特色蔬菜、杂粮杂豆的种植,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燕麦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绿色蔬菜和杂粮杂豆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努力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助力脱贫致富。

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业。乌兰察布拥有天然草场万亩,人工草场万亩,是内蒙古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优质产区,这里草丰水美、空气清新,畜牧养殖大有可为,现已形成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杜蒙肉羊”、兰格格乳业、卓资山熏鸡、老马清真肉食品等自治区著名品牌深得市场青睐。要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调整养殖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持续推动“稳羊增牛控猪”,低风险扩张肉牛养殖,打造多地多点式肉牛养殖基地,加大安格斯、西门塔尔肉牛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力争每年增加3—5万头,通过几年发展肉牛养殖规模达到70万头。加快以凉城10万头奶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等为龙头的乳业项目建设;生猪存栏规模控制在万头以内,提升养殖智能化水平,形成富民产业。

大力推进特色品牌建设。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畜产品知名度。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广,培育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品为主打,全力打造马铃薯、燕麦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广“杜蒙”羊、丰镇月饼、卓资熏鸡以及各地特色蔬菜、杂粮杂豆等名优品牌。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冷凉蔬菜进京,建设“中央厨房”,延伸包装、物流、运输、仓储等链条,加强公用品牌建设,加大优质农产品宣传力度,加强直播带货,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让好产品卖上号价钱,真正带领农牧民致富达小康。

农业稳则天下安。大力推进绿色农牧业发展,实现绿富同兴,绿色经济的道路就会越走宽阔。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engzhenshizx.com/fzsdl/144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