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营造做好人光荣、做好事可敬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央和省、市的要求,中共阳江市阳东区委宣传部、阳东区文明办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三届“阳东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经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审核,活动组委会审定,选出20名“阳东好人”候选人,再从20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作为第三届“阳东好人”,请为您喜欢的候选人投上一票(最多可选10人)! 投票时间:年10月20日至年10月26日。 助人为乐(4名)?陈明香 心系乡亲办好事 陈明香,男,69岁,党员,阳东区大沟镇沙冈村委会人。作为党员,他几十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各种公益活动,他的事迹曾被《阳江日报》报道。 陈明香一向乐于助人,当他了解到一对素未谋面的夫妻患有癌症后,立即将情况转告阳东区凤台慈善基金,和基金会代医院看望这对患病的夫妻,还为他们申请到了元慰问金,并亲自送到他们手中,鼓励他们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了帮助村里一名孤儿解决上大学的学费,他积极在各个部门奔走,帮助他申请了一笔助学金,让这位孤儿的大学梦得以延续。为了活跃村里的文化氛围,他不辞劳苦,连续3年在春节期间义务组织卡拉OK大赛,让很多在外地和城里务工的乡亲回来参加活动,使邻里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他非常注重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留住沙冈的历史文化之根,积极发动乡贤出钱出力,筹到50多万元,对旧沙冈小学进行抢救式维修,使这座蕴含沙冈人集体记忆的校园得以保存。得以保存。 (文字向上↑可划动)?谭燕文 端陶村的“活雷锋” 谭燕文,男,55岁,阳东区东城镇端陶村人。他是一名低保户,经常为村民做好事。说起他,乡亲们言谈间无不充满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事迹曾被《阳江日报》报道。 谭燕文的父亲是端陶村附近有名的“杂货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生活中,他总会因势利导向谭燕文灌输一些人生哲理。受父亲的熏陶,谭燕文从小养成了乐善好施,不图私利的品格。十多年来,他多次主动上门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及时提醒达到低保条件的村民办理低保证,并坚持义务为村里15户五保户和30户低保户代办所有证件、代购各种生活用品,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只要是乡亲需要,他都会随叫随到,绝不推辞。平时,他的衣袋里总会放着帮乡亲办理的证件。自年当起义务邮递员来,他从来没有耽误一次送信时间,即便相隔10多公里,下着暴雨,他也会按时把邮件送到村民手中。几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每天凌晨五点起床,义务为村子打扫村道、清洗公厕,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乡亲们对他乐于助人的行为深感敬佩,一致称他为好人。 ?梁敏谷 乐为大众干事不计报酬 梁敏谷,男,61岁,阳东区那龙镇牛尾村人。每当说起他,当地村民无不拍手称赞,说他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处处与人为善,时时助人为乐。 梁敏谷是无私奉献的人。作为村里有名的养殖户,他经常主动与村里的养殖户交流,从来不拒绝任何一个上门请教的村民,热情向入行不久的养殖新手传授技术,邀请对方到自己的鱼塘参观,细心为他们讲解。梁敏谷在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的同时,还积极为村民办好事。一次,他在干农活时发现村里的灌溉干渠出现了缺口,为了不影响下游的村民闹春耕,他不加思索跑回家,开起自家的农用车,运着沙石对干渠进行抢修。由于农用车不能开到干渠,他只好弃车而行,独自一人扛起沙包,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来回奔跑,好不容易才修复了干渠缺口。还有一次,下着大雨,村道被冲刷得坑坑洼洼,给乡亲和上学的孩子带来诸多不便,他获悉情况后,马上开着农用车,运着材料,对村道的泥坑处进行填补,反复压实。 ?邱洪全 身残志坚的“助残人” 邱洪全,男,52岁,新洲镇上六村岭南村人。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他身残志不残,谱写了一曲残疾人助残的动人乐章,他曾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阳江日报》和阳江电视台作过专题报道。 邱洪全从不悲叹命运的不公,在适龄工作之年,不等不靠,只身到珠三角等地闯荡。天有不测之风云,年,他的父亲因车祸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毅然舍弃心爱的工作,回家照顾父亲。在照顾父亲的三年间,他还当起了“义工”,积极参与助残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年被聘为村委会残疾人专职委员。这期间,他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调查工作,他一瘸一拐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义务帮助全村上百名残疾人代办残疾证。他把村中的残疾人看作亲人,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到他们家中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3年来,邱洪全坚持为村里一位耄耋之年,且双目失明的老人干家务活,乐此不疲。 诚实守信(1名)?冯计编 用行动诠释“诚信”二字 冯计编,男,35岁,阳东区大沟镇庐山村人。他用十三年时间还清为父治病的欠款,他的故事被《阳江日报》报道后,人们都被他的孝顺、诚信和自强不息精神所感动。 冯计编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因小时候一次发烧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成了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可就是这么一个不幸的人,厄运竟再次降临到他身上。年,冯计编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肝癌,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前后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元,但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父亲离开人世后,为了偿还欠款,他先后当过三轮车夫、当过水果贩、养过鸡,但这些工作所得只能养活自己。为了还清欠款,他劝说在外面修车的二姐夫回大沟镇与他合伙开摩托车维修店。他谦虚好学,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很快掌握了修车的技术。由于身体不能长时间蹲站,为了修好摩托车,他干脆坐在地上干活。他省吃俭用、辛劳工作,最终用了13年时间还清了为父治病的20多万欠款。 敬业奉献(9名)?任晓光 真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任晓光,女,48岁,党员,阳东广雅中学英语教师。3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先后被评为盟级骨干教师、十佳女教工和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 在教学上,任晓光将流畅的简笔画与教学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她任教的届初三毕业班中,有4人进入阳江市前10名。作为科组带头人,她多次承担市、区两级课题,其中《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英写作能力》获区级课题研究一等奖。 在生活中,任晓光一直在努力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德育主任,她以身作则,在网上开辟了“班主任论坛”、“心灵驿站”等栏目,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周爱 不恋城市回乡任教十四载 周爱,女,35岁,党员,红丰镇地朗小学教导主任。任教至今已有14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阳东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年,周爱从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她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家乡小学任教,她想在家乡土地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校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她对这些留守孩子视如己出,哪个学生生病了,哪个学生学生今天心情不好,她都能及时发现,特别关心家庭贫困、父母离异、身体残疾的学生,经常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眼中,她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是知心的朋友。同时,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主动承担课题研究,由她撰写的论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曾获阳东区论文二等奖。 ?王明利 发挥潜能为公司谋发展 王明利,男,29岁,广东奇正模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的先进事迹曾被《阳江电视台》、《阳江日报》等媒体报道,他先后荣获广东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明利在广东奇正模架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已7年。这期间,他十分注重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企业6S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建立员工激励制度,使各部门职责,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得以明确,杜绝了出问题后互相推诿,以靠关系,靠感情为用人标准等错误做法,有效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他为了让公司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多次深入一线为企业挖掘人才,相继和多家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为企业年节约生产成本达万元。王明利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创办了企业刊物《奇正人》。王明利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建立了困难员工帮扶制度,并组织员工参与扶贫济困和公益献血活动。三年来,他带领员工向社会献血累计超过4万毫升。 ?陈光莹 专注教研结硕果 陈光莹,男,36岁,党员,阳东区第二中学教师。从教以来,他坚持开拓创新,连续三年参加广东教育学会学术讨论征文比赛,均荣获二等奖。 在教学中,陈光莹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亲子活动、辩论赛等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开展教研活动中,他认真好学,大量的翻阅课外资料,购买网上教学课程,拓宽自己的视野。他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结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分析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他还通过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丝白软膏
|